“侍講,這其中有什麼玄機嗎?”夏元虛將自己的姿態放的很低,雖然對一些最基本的軍事謀略有了一些了解,但是還想從沈言身上獲得更直觀的解釋。
“玄機,那倒沒有。”沈言的嘴角浮現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自古以來以少勝多的戰例確實不少,但每一次都離不開一個基本的要素:天時地利人和,至於剩下的主將、糧草、裝備和哀兵,也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因素。
“李延瓏擁有兩萬多兵力,可對方十分的傲氣,尤其是成為了白蓮教教主麾下第一嫡係後,這份傲氣更加的明顯,認為其軍事謀略並不比金陵各軍總兵差,再加上成功的擊敗了金陵前軍,李延瓏心中更認為金陵各軍也不過如此,內心中不由得更加看不起金陵各軍,更別提我們這種名不經傳的大夏皇家軍了。”
“然而,李延瓏的驕傲在峽穀中被我狠狠的打了一耳光,幾乎撕開了他驕傲內心的最深處,加上我和高老大僅帶著大夏皇家軍就震住了他,讓他的顏麵無法在下屬麵前下台,所以,李延瓏知道了我們的行蹤後,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將我擊敗,如此才能彌補他內心中被我撕開的那一道裂縫。”
“李延瓏或許真的有軍事才能,如果得到一個寬仁的上峰引導,李延瓏或許就不會這麼驕傲自大了,然而,白蓮教教主又怎麼會引導他成為一名出色的軍事將領,或者說白蓮教的格局注定了李延瓏成為不了一個出色的將領。”
“李延瓏的驕傲來自骨子裏,所以,隻要我們部署得當,就一定嚐試到驕兵必敗的滋味。而所謂驕兵必敗,就是恃強輕敵的軍隊、驕傲的軍隊必定打敗仗。即便我們曾經打贏過很多場戰鬥,我們麵對任何一場戰鬥時依然要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不管對手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們一定要獅子搏兔,亦用全力。”
“古往今來,曆史上驕兵必敗的戰例枚不勝舉,比如敗走麥城,就是說武聖聽信了敵國的吹捧和頌揚之信而驕傲自大,放鬆了戒備,並且不認清形勢而派兵攻打另一個國家,結果敗得很悲慘,連命都沒有了。”
“我這裏卻想給大家舉另外一個例子,希望大家能從中感悟一些什麼,眼光不隻放在眼前,要以更高的層麵去看待問題,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成長,才能擺脫我之前提到的小農意識,真正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麵的軍事將才或為官一方的要員。”
西漢時期,車師國騷擾漢朝邊境,漢宣帝決定派侍郎鄭吉等人,將一大批免刑的罪人送到渠犁城一帶,讓他們開墾耕種,屯積糧食,以備攻打車師國之用。秋收時節,糧食豐收,漢宣帝才派漢軍去攻打車師。
車師國王不知所措,連忙向匈奴求救,誰知匈奴兵遲遲不到,車師國無奈隻好投降了漢軍。戰後,侍郎鄭吉派三百士兵留駐車師國,自己帶兵返回了渠犁。
當得知漢軍主力撤出了車師,匈奴立即派騎兵襲擊車師,鄭吉迅速前來救援。因敵眾我寡,也被匈奴軍給圍圃住了,鄭吉趕緊派人去漢都求救。
漢宣帝聽到這個消息,立刻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對策。趙充國主張趁匈奴勢力尚弱,派兵攻打其右翼,迫使它從車師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