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菀出門之後,立刻被引到到西湖邊上,因為照顧到穆王和王妃都是北方人,所有晚宴並沒有安排到船上,而是安排到西湖岸邊的上。樓外樓是西湖最有名的酒樓,因為那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而得名。(現實生活中的樓外樓是清朝開的,距今160年的曆史,這裏借用一下名字。)
酒樓就坐落在西湖著名十大景之一的“蘇堤春曉”旁邊,玉菀和穆宣乘坐著肩輿,後麵轎子裏跟著的是幾個重要的官員。剛從驛館出來沒有多久,玉菀已經感覺到了撲麵而來的清新的空氣,說實話這樣的空氣玉菀剛來南方的時候就已經感覺到了,但是西湖臨岸的空氣清新自然,不僅聞不到任何的雜質,而且帶著微微淡淡的荷花以及楊柳的芬芳,讓人忍不住想多呼吸幾次。玉菀這時候是很想下去自己走走看看,但礙於身份,隻好乖乖的坐在肩輿之中,也不好東張西望,隻能一副端莊優雅的麵孔從肩輿竹簾的縫隙中瞄看。
穆宣一路上一直在觀察玉菀,見玉菀想看而又不能看的樣子不由得覺得玉菀想一隻兔子般,既想看看外麵的風景,又怕狐狸伸出爪子,分外可愛。穆宣憋笑了一會兒問道:“怎麼了,心癢難耐,想下去看看?”
玉菀坐直了身體,用帕子捂捂嘴掩飾住自己的失態,輕咳一聲:“聽說西湖岸邊的風光秀美無限,如今來了卻不能下車痛痛快快的欣賞,確實有些憋悶。”
穆宣和玉菀的感受不一樣,玉菀是從沒有出過這麼遠的遠門的,江恒外放也隻外放過京城不遠的幾個州縣。想是蘇杭這麼遠的江南,玉菀是第一次來。而穆宣跟玉菀不一樣,他雖然也是京城中土生土長的人,但是父親確實個桀驁不馴的,穆宣小時候便跟著父親走遍了大江南北,父親去世後,穆宣更是遊離四方,見識過了四時四景,東道東瀛,西到沙漠,南到南疆,北到雪原,穆宣俱都見識個遍。
以前穆宣也曾經到過西湖,那時候隻有穆宣和阿路二人,穆宣倒是讚歎過西湖的無限風光,如今帶著玉菀來卻又是不一樣的心境。
穆宣估摸著時間差不多了,主要也是看著玉菀那期盼的亮晶晶的杏仁似的眼睛,讓下人停下肩輿,向著玉菀伸出手。
玉菀疑惑的看著穆宣,穆宣笑道:“不是想下車看看嗎?走,咱們下去。”
玉菀聽說可以下車,眼睛都發亮了:“可以嗎?不會讓人覺得不端重嗎?”
穆宣主動過去來著玉菀的手:“那有什麼,任憑誰來了,看到這美麗的風光,再說了,看時間馬上就到了,咱們想走近看看,那都是可以的。”
玉菀回握了一下穆宣的手,起身下轎。後麵的官員見王爺和王妃都下來了,也都下來僅僅跟在後麵。
玉菀踩著腳凳下來,穆宣的手仍然沒有放開。杭州的知府方誌豪立即上前來,給玉菀和穆宣介紹周圍的風光。西湖沿岸的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最外沿的百姓們平日裏經過的大路,大路十分寬敞,路上的百姓也很多;距離大路幾丈遠的地方便是用於觀賞的觀景路,觀景路大約有一丈多一些,正好可以容納轎子經過,當前的轎子走過的一條平整的觀景路;緊挨著觀景路的旁邊便是隻能容納兩人經過的小道,小道是專門為了步行賞景的人準備的,路越狹窄,越是給人一種曲徑通幽處的感覺,增加了觀賞的趣味性。
一行人走在了觀賞道上,穆宣和玉菀並排走在前麵,後麵帶來的仕女們舉著遮擋太陽的大傘。杭州知府他們不近不遠的跟著,時不時的介紹一下。玉菀他們穿過了一片柳蔭,柳蔭中的各種小徑交錯排雜,趣味十足,中間還摻雜著各種各樣的樹木,樹上是各種清脆啼叫的鳥兒,樹下是成群結隊的花。
其中有一種花,玉菀前所未見,那花如龍爪,形如蒜頭,葉子叢生,細長尖端,形狀如蒜葉,肉質帶形,青綠色具白粉,花萼單生,頂生傘狀。玉菀覺得這種話很是熟悉,卻不記得在哪裏見過它們。
旁邊的杭州知府方誌豪見穆王府對這花如此好奇,便上前一步介紹道:“回稟王妃,此花乃是曼珠沙華,又叫做彼岸花,名叫叫做石蒜花。是佛經中講到的花種,《法華經》中所說的六瑞中雨華瑞,由天雨四種之華,便是說這種花。這種花一般見於盛夏,像這樣春天就開花的實屬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