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的優勢在於商鞅變法采用耕戰之策後迅速強盛起來的總體國力,在於有著白起這樣的不世出名將,在於軍功爵位製對士兵的刺激。
那趙國就沒有任何優勢了嗎?趙國其實也有。
論將領,後世公認的戰國四大名將之中,秦國有白起王翦,趙國也有廉頗和李牧。
論士兵,自從趙丹的爺爺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趙軍的戰鬥力就直線上升,打跑了林胡、樓煩兩大遊牧民族,將曾經不可一世的齊國打得丟了差不多一半的國土,把北邊曾經吊打過匈奴老大哥東胡的燕國當成了自己的RBQ,甚至還在九年前的閼與之戰和六年前的幾邑之戰中連續兩度大敗不可一世的秦軍。
趙國的工商業也相當發達,趙人除了愛當兵之外還喜歡做生意,邯鄲是當時有名的商業大城、人口大城,甚至連呂不韋這樣後世聞名的人物現在都在邯鄲城中一邊做生意,一邊準備他那個“奇貨可居”的計劃。
而秦國呢?秦國無商賈,這句話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真的不是開玩笑。
從商鞅變法起秦國就以“耕戰”作為國策,什麼是耕戰之策?簡單的說就是把秦國人分成兩種,一種是種地的,也就是耕,另外一種是打仗的,也就是戰。
所以秦國人平時男的種地女的幫忙,戰時男的上戰場女的種地。什麼,聽說你想做生意?來來,現在有三種選擇給你,一種是去當兵,一種是去種地,還有一種是去死,你自己選吧。做生意?不存在的。
以軍事來說,秦趙兩國其實是五五開,秦國就贏一手無敵戰神白起;以農業來說,趙國被秦國吊起來打;但是說到工商業,那就是趙國把秦國吊起來打了。
說白了,秦趙兩國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但秦國的耕戰政策比起趙國的工商業來說顯然是更加適應戰國這種長時間戰火綿延的亂世,所以秦國的國力才能說得上是稍勝一籌。
但僅僅稍勝一籌,恐怕還不足以讓秦國從這個殘酷無比的競爭之中勝出。
那為什麼秦國最終就是能“奮六世之餘烈”一統天下呢?問題就出在了這個“遠交近攻”上。
從這個意義來說,提出“遠交近攻”之策的秦相範睢,還真特麼是一個不世出的人才。
在趙丹看來,“耕戰”加上“遠交近攻”這一內一外兩大國策結合起來,才是真正讓秦國一統天下的原因。
這兩大國策就好像兩根擎天巨柱,牢牢的支撐起了秦帝國的不世霸業,缺一不可。
趙國想要打敗強秦一統天下,就必須也要有著相應的國策,相應的謀略才行。
趙丹有這樣的謀略和國策嗎?
好吧,暫時還沒有···
一個穿越之前不過是普通曆史愛好者的家夥,想要搞出什麼國家謀略來,那不就是所謂的吃著地溝油的命,操著那啥啥的心麼,主角光環也沒有這麼猛的好麼。
但這並不妨礙趙丹所做出來的應對。
比大局觀、比運營我趙丹暫時比不過你秦王稷和範睢,那我們就來比微操好吧?
這裏趙丹的微操,就是要在外交的層麵,好好的和這個該死的“遠交近攻”來較量一番!
https://8./book/32088/19727473.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