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蘇代走後不久,偏殿之中的趙丹招來了宦者令繆賢:“且去備車馬,記得不要大張旗鼓,寡人欲微服往郭城一行。”
繆賢聞言微微吃驚,因為在繆賢的印象之中這還是趙丹自登基以來第一次主動出宮。
但繆賢畢竟是服侍過兩代趙王長達幾十年的人,經驗可以說是相當豐富了,所以在短暫的愣神之後立刻就應了下來:“唯。”
二十分鍾後,換上了一身常服、看上去就好像一名尋常貴族公子哥的趙丹坐在一輛看上去華麗但卻並不十分顯眼的馬車上,由幾名同樣換上了尋常裝束的侍衛護衛,離開了宮城大門,朝著數裏之外的郭城而去。
如果要在這個時代評選一個“十大最繁華城市”,那麼這座趙國的都城邯鄲絕對是榜上有名,而且還是非常靠前的那一種。
《管子·乘馬》裏曾經說過“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
這句話就是說,想要建立國都,那就得找一個依山傍水、水草豐美的地方,地勢不能太高不然不方便取水,但也最好不要太低否則有被水淹的危險。
邯鄲城位於趙國東南平原之上,西麵是太行山,東麵和南麵都是大河流過,同時又地處交通要道,可以說在趙國之中是一個地理位置絕佳的立都所在。
而事實上趙國邯鄲、燕國武陽、齊國臨淄、魏國大梁、東周洛邑等都是這個時代的大城市,人口動輒幾十萬人,即便是在近代都能算是不折不扣的大都市了。
齊國人晏子在出使楚國的時候曾經這麼在楚王麵前說過這麼一句話“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
這意思就是臨淄城裏的人已經多到了大家一起舉起袖子就能讓天空變陰,一起甩汗水就能直接下一場雨,走路都是摩肩接踵的你踹我我踩你。
但隨著五國滅齊這場浩劫之後,曾經的戰國第一強國齊國和臨淄這座曾經的戰國第一城一起遭受了重創,不複往日光景,反倒是邯鄲城伴隨著趙國這些年來的崛起越發的繁榮興旺,大有後來居上成為如今戰國第一城的趨勢。
而趙國又是東方六國之中此時軍事實力最為強盛的國家,所以邯鄲的這些年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如果沒有強大的軍隊來作為屏障的話,那麼什麼經濟發展國家崛起就是一句空談和笑話。
由於換了常服,所以趙丹的馬車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並不起眼,很快就從邯鄲的南門進入了邯鄲城之中。
剛一進城,趙丹就下意識的——捂住了鼻子。
以西方世界的曆史來說,像法蘭西王國的都城巴黎,奧地利大公國的都城維也納,大英帝國的倫敦城都可以說是當時歐洲數一數二的大城市,而這些城市也都和此刻的邯鄲城一般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臭。
對,臭氣衝天的臭。
由於並沒有係統的城市排汙係統,邯鄲城之中數十萬人所產生的各種生活垃圾和排泄物就沒有一個很好的去處,於是長年累月之下,一股彌漫在空氣之中各個角落的臭味就由此而來了。
捂著鼻子的趙丹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周圍來來往往的人群,發現所有人都是麵色不變,看上去已經習以為常了。
趙丹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這東西雖然沒有霧霾毒,但是比霧霾可是要熏鼻子多了。
看來在建設下水道工程勢在必行啊,以後在下水道係統沒有建好之前,自己還是少來幾趟郭城吧,這種公園旱廁的味道,咱們現代人的鼻子可真受不起這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