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上黨郡的重要性(1 / 2)

趙丹正在思考。

思考著這場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這場曠世大戰,並不是一場偶然爆發的戰爭,也並非是一場簡單的戰爭。

它是一場必然在秦趙之間爆發的戰爭,而且也必然會爆發在上黨郡之中,秦趙兩國之間的任何博弈,都隻不過是讓這場必然爆發在上黨郡之中的戰爭所爆發的時間點推遲或者提前罷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要談到上黨郡的地理位置了。

長平所在的上黨郡位於南北走向的太行山南部,這座上千裏的山脈之中分支無數,其中遍布崇山峻嶺,被稱為“天下之脊”,雄踞中原大地,俯視天下四方。

它就好似一座巨大無比、高聳入雲的一座超級金字塔矗立在黃河之北,扼守中原要津,易守難攻。任何一個國家隻要占據了它,就能夠在爭霸天下的過程中取得居高臨下的優勢。

春秋時期的霸主晉國的崛起,正是從將太行山納入晉國領土之內開始。有了太行山脈作為製高點之後,晉國無論是對東麵的齊國、南麵的楚國還是西麵的秦國都擁有了地形上的優勢。

雖然因為奇葩的六卿執政製度讓晉國一直有內亂的傳統,但是憑借著易守難攻的太行山脈,即便是內亂時候的晉國也能夠非常容易就抵擋住敵國的入侵。而等到晉國結束了內亂之後,強大的晉國軍隊又能夠從太行山脈之中蜂擁而出,鎮壓天下所有不服。

太行山脈之中一共有八條東西朝向的道路可供大軍通行,人們將這八條道路統稱為“太行八陘”。這八陘分別是北太行的軍都陘、蒲陰陘、飛狐陘和井陘,以及南太行的滏口陘、白陘、羊腸陘、軹關陘。再加上一條南北走向的太行陘以及東西走向的崤函通道,一共是十條道路可供通行。

隻要掌握了這十條道路的出入口,就能夠徹底的掌控整座太行山脈。

掌控了太行山脈,就掌控了天下大勢。

從曆史上來說,當秦國占領了這十條道路之後,僅僅用了七年時間就幹淨利落的完成了統一大業。

這裏麵固然有秦國已經強大到可以平推的原因,但秦國之所以能夠平推得如此徹底而迅速,也和太行山脈這座天下之脊的地利優勢有著不小的關係。

太行山分南北兩半,如今秦趙兩國所爭奪的上黨郡,它的疆域之中便包含了大半個南太行山脈。

在上黨郡之中一共有四條陘道,其中的一條位於北上黨之中的通道,叫做滏口陘。

這條滏口陘,也是年輕的趙孝成王之所以力排眾議,決定出兵上黨郡,最終引發長平之戰的最關鍵因素。

滏口陘橫貫上黨郡中的南太行,東側出口不遠處是趙國重鎮武安,武安再往東便是趙國都城邯鄲。

而滏口陘的西側出口則是晉陽盆地,這裏坐落著趙氏家族賴以發家並建立趙國的大本營晉陽城。

無論是晉陽也好,邯鄲也罷,那都是趙國的核心命脈。晉陽和邯鄲一東一西位於太行山兩邊,而滏口陘恰恰就是這麼一條溝通晉陽和邯鄲間的最近通道,由此可見滏口陘對趙國的重要性。

作為一代明君,秦王稷當然不可能意識不到滏口陘的重要性,事實上長平之戰已經是秦趙兩國圍繞滏口陘乃至整座太行山的控製權所爆發的第二場大規模戰爭了。

早在九年之前,秦王稷就曾經嚐試過利用滏口陘對趙國的優勢來打擊趙國這個強敵。

九年之前那場大戰中,秦軍借道韓國上黨,沿著滏口陘東出攻擊武安這個邯鄲的西大門,隨後秦趙雙方在閼與展開一場決戰。

趙括的父親馬服君趙奢率領趙軍在這一戰中消滅十萬秦軍,斬殺武安君白起最得力的助手、當時秦國的二號大將胡陽,取得了一場令天下震驚的大勝。

這場大敗讓秦王稷意識到想要繞過韓國去打擊趙國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正在苦思無策之時,範睢適時的出現在了秦王稷的麵前,獻上了“遠交近攻”的策略。

於是秦國的國策由此改變,英明的秦王稷逐四貴扶持範睢上位,秦國目標選擇發生轉變,不再像當年越過魏國去打齊國那樣越過韓國打趙國了,而是選擇先打韓國,把上黨郡拿下來再說。

隻要秦國擁有了上黨郡尤其是北上黨,那麼秦軍隨時都可以通過滏口陘東出攻擊武安和邯鄲,或者西出攻擊晉陽,想打哪就打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