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進攻時機,可是一開始司馬梗就已經想好了的。
司馬梗就是想要趁著魏軍立足未穩的時候打一個短短的時間差,率先發動進攻,從而利用這點時間來取得一定的優勢。
別小看這麼一點小小的優勢和先手權,對於這樣的一場大戰來說,任何一次小小的變化都很有可能導致最終戰局結果的不同。
司馬梗命令一下,他身邊的掌旗官立刻就揮動起了大旗。
“通,通,通!”在力士們的奮力敲擊之下,隆隆的戰鼓聲隨之響起,猶如自天外而來的怒雷,重重的敲擊著每一個人的耳膜。
在這片隆隆的戰鼓聲之中,秦軍率先發起了第一波進攻。
一百五十輛兵車自秦軍的最前方突出,整整八千名秦軍士兵緊隨其後,排成一個極其整齊的攻擊陣型,朝著魏軍的右翼而去。
這個先鋒陣型的最中央並不是像之前所配置的那般以一個秦軍校尉來指揮,而是直接由秦軍的副將蒙驁親自指揮。
很顯然,司馬梗這一次並不打算有任何的試探,上來就要和魏無忌玩真的。
由於這一次是秦韓聯軍共同作戰,所以秦軍並不是正麵和魏軍相對,而是和韓軍形成了一個左右夾攻的態勢。
通常來說,側翼都是比較薄弱而且很容易被突破的位置。
當然了,司馬梗非常清楚的知道,以魏無忌的名聲和能力應該是能夠察覺到自己的意圖,並且能夠非常及時的做出應對的。
司馬梗所想的一點錯都沒有。
就在秦軍先鋒集團衝出去的瞬間,魏軍的陣地上同樣響起了隆隆的鼓聲,那麵在司馬梗眼中顯得頗為刺眼的紅色魏字旗也開始有規律的揮動了起來。
魏軍的陣型開始了變動。三個魏軍先鋒軍團整齊的從魏軍的本陣之中湧了出來,一個在前兩個在後,形成了“品”字形,毫不示弱的朝著蒙驁所率領的秦軍先鋒迎了上來,
每一個魏軍先鋒軍團之中都是五十輛戰車衝前,旁邊輔以三百名騎兵,騎士們之後是整整四千名步兵。
這四千名魏軍步兵並不是依照大雁陣或者方形陣這樣前進,而是排成了前後左右四個單獨的千人方形陣,以一個菱形的模樣前進,四個方形陣各構成菱形的一個角,菱形的中部則放空。
這便是原創於魏國的“魏舒陣”,平時行軍之時魏軍便是以此陣型一路前進,雖然看上去樣式古怪,但是在迎敵之時卻能夠極為迅速的展開陣型開始作戰,正好應了眼下的情況。
如果仔細觀察的話,還可以發現第一個魏軍先鋒軍團的最前方那個千人方陣,和其他的三個方陣都有著顯著的不同。
這方陣之中的魏軍士兵每一個人身上都穿著鐵製重甲,頭戴珵亮鐵盔,雙手中拿著的是十二石的魏國勁弩,背後的箭囊裏放著整整五十支弩矢,除此外還背負著一根長戈,腰間掛著一把長劍,一個個眼神凶悍神情冷厲,臉龐中帶著毫不掩飾的殺機但卻又無比冷靜,望之便知是一支精銳之師。
這便是曾經由大軍事家吳起一手創建並且訓練出來的,讓戰國初年的魏國曾經賴以稱霸天下的精銳部隊——魏武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