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清河之會(第一更)(1 / 2)

在長治城和長子縣之間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河,因為河十分清澈而得名清河。

在因為降雪而暫時中斷了戰爭之後,這條清河就成為了在北上黨盆地中秦軍和趙軍控製區域的分界線。

清河的東邊屬於趙國的控製區,而西邊則屬於秦國的控製區。

從公元前259年1月3號開始,這條青河的東側平原上就有許多工匠出現並開始了緊張的忙碌,在這裏搭建出兩座頗具規模的營地。

和平時要搭建的那般行軍營地不同,這兩座營地看上去雖然說用料比較簡單都是從附近的森林就地取材,但是布局頗為大氣,一看就知道應該是供某些大人物所入住的臨時行宮。

這裏便是即將到來的趙國國君趙丹和秦國國君秦王稷所會麵議和之處,兩座營地分別供兩位國君及其隨從人員下榻居住。

兩座營地的建築雖然同樣的都講究一個威嚴和氣勢,但是仔細一看風格又有所不同。

東邊的趙國營地建築風格更為大膽,線條淩厲中透出了一股鋒芒銳利的進取之意,正如趙國的國旗顏色那般侵略如火。

而西邊的秦國營地則是方方正正,顯得分外的莊嚴肅穆,就如同秦國人所崇尚的黑色那般不動如山。

這兩座營地是由兩撥來分別來自秦國和趙國的工匠各自建造完成的。

兩座營地並不是緊挨在一起,而是分隔數裏,在兩處營地的中央留出了一大片極其寬闊的空地,足以容納上萬人的軍隊。

在空地的最中央是一座高台,台高八丈,共五十六級台階,頂部是一座大廳,站在大廳中憑窗而望,可以十分方便的俯瞰到附近幾十裏的一舉一動。

在數千名兩國工匠的努力下,兩座營地和高台的建成時間,總共不過用了六天。

當營地建成之後,大批來自兩國的宮人和士兵入駐,開始為兩位君王的到來而準備。

公元前259年1月10日,一場被後世史家稱為“清河之會”的會議在這裏召開。

這一天早晨,趙丹就從長治城中動身,在兩萬名趙軍將士的護送下,朝此處而來。

今天的趙丹身著一襲紅色王服,頭戴黑色王冠,整個人坐在馬車上,身軀筆挺,顯得既精神又具威嚴。

在趙丹的麵前,六匹紅色的駿馬並肩而馳,在馭手的操控下拉著馬車穩穩向前。

《王度記》中有曰:“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話雖如此,但是這個時代禮崩樂壞,諸侯們早就已經不再將周天子的威嚴當一回事了。

如今的周天子不過是一個蜷縮在洛邑之中瑟瑟發抖,甚至連某些大國的封君都不如的一個可憐蟲罷了。

所以自然也就不會再有什麼人去遵照周朝的禮製了。

當然了,像這樣兩國之間的會談,出席的也不可能僅僅隻有趙丹一個人。

除了負有護衛職責的趙國將軍樂乘以及兩萬趙國士兵之外,在趙丹的身後還跟著幾十輛馬車,上麵都是一些趙國的卿和大夫。

這些趙國的大臣主要以上卿虞信和上大夫樓昌為首,他們將負責談判的主要細節問題,同時在談判之中為國君出謀劃策。

至於趙國的兩位封君平原君趙勝和平陽君趙豹,則負責在談判期間坐鎮邯鄲,維持趙國大後方的穩定。

兩萬人的兵馬一路行來氣勢驚人,馬蹄踏在冰雪覆蓋的大地上,很快就讓整個道路變得泥濘無比,無數冬眠被驚醒的小動物四處亂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