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內史爭奪戰(第二更)(1 / 2)

內史,中央官製,西周時開始設置,又稱作冊內史。

西周的內史官製承襲夏朝與商朝,其主要任務是掌管法令、擬定文書,協助國君策命諸侯及卿大夫,並負責爵祿的廢置。

《周禮·春官》:“內史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詔王治。一曰爵,;二曰祿,;三曰廢;四曰置,;五曰殺;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奪。執國法及國令之貳,以考政事,以逆會計。掌敘事之法,受納訪,以詔王聽治。凡命諸侯及孤卿大夫,則策命之。凡四方之事書,內史讀之。王製祿,則讚為之,以方出之,賞賜亦如之。內史掌書王命,遂貳之。”

爵祿廢置,殺生予奪。這八個字足以證明內史的位高權重。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內史的職責主要是起草並且發布詔令,後世三省六部製的中書省原名內史省,便是由內史這一官職及其下屬部門演化而來。

在趙國,內史是僅次於相邦趙勝和司寇趙豹的職位,屬於趙國六大臣之中的第三。

這樣的一個職位絕對屬於香饃饃,無論是公族派也好布衣派也罷,那都是不可能放棄的。

所以趙丹的話音剛落,平原君趙勝和趙豹相互對視一眼,便由趙勝開口說道:“大王,禦史樓昌多年來對大王忠心耿耿,為趙國亦多有功勞,故以臣之見,樓昌乃是出任內史一位的最佳人選。”

由於趙勝和趙豹都已經出任了比內史要更加位高權重的職位,所以說內史這個職位當然就隻能夠交給此時此刻公族派的最後一位,趙國六大巨頭之中排名墊底的樓昌了。

但作為公族派的對手,布衣派是不可能如此輕易的就讓出內史這個職位的。

因此在趙勝話音剛剛落下之後,廉頗也同樣不甘示弱的開口了。

“大王,以吾之見,中尉虞信才能過人,且又曾在出使楚國之時令趙楚定盟,實乃接任內史一職的不二人選。”

作為軍方領袖的大將軍廉頗是不可能去競爭這個內史之位的,所以在布衣派這邊,虞信顯然就是唯一的人選。

如今虞信的官職是中尉,排名隻比樓昌要高,在六大臣屬於倒數第二。

所以虞信能夠更進一步成為內史的話,對於布衣派來說自然是很不錯的。

況且內史這個職位之前就是布衣派領袖藺相如所有,如果虞信能夠將這個職位從公族派手裏搶到手,也是對己方不小的鼓舞。

如果說在剛才的對外作戰時這兩派還能夠保持一致的話,那麼到了爭奪官位的時候,雙方之間的氣氛就開始變得漸漸火爆了起來。

隻見司寇趙豹不急不忙的哼了一聲,道:“去歲以來,中尉所屬麾下共計一百二十三人被下圄,其中二十七人被墨,三十人被劓,十五人被刖,九人被宮,七人被戮,餘者皆梟首,此可為中尉之功績乎?”

下圄,就是下獄的意思。

趙豹剛才說的那些就是去年一年裏整個中尉機構被逮捕然後處以各種刑罰的人數,顯然是在借此以諷刺虞信這個中尉禦下不嚴,能力當然也不足以升官。

虞信一聽這話就坐不住了,同樣還以一聲冷笑,道:“司寇大人此言差矣,吾曾聞司寇但凡問案,動輒不問緣由加以重罪,更常有株連無辜之舉。且武桓、靈壽二城令之叛,司寇所屬亦未能盡糾察之職,不知司寇以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