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圍秦救楚?(第一更)(1 / 2)

說實在的,往年要是匈奴南下,那趙國基本上就是靠北方五郡的邊軍也差不多就能夠抵擋住了,很少會調動中央軍。

不過上一次匈奴南下的時候,也就隻有一個萬人隊,規模和現在這次五萬匈奴騎兵南下顯然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一開始趙丹調動南北軍的一萬騎兵北上的時候,趙國的大臣們心中還有不少人覺得趙丹根本就是小題大做。

區區兩三萬匈奴人,竟然還要調動南北軍這樣的精銳?

不過由於在長平之戰後趙丹的威望已經有三四層樓那麼高了,所以倒也沒有人敢公然跳出來質疑,隻不過是在心中暗自吐槽趙丹小題大做罷了。

可是當匈奴居然有五萬騎兵南下的消息傳來之後,那些先前質疑趙丹的人立刻就被光速打臉了。

既然匈奴已經是傾巢而出,那麼派一萬南北軍騎兵北上這件事情就不是什麼小題大做,而是必須的事情了。

於是那些原本還在吐槽趙丹的人,此刻心中對於趙丹又佩服得五體投地,直呼大王英明,人類的變臉之快可以說莫過於此了。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趙丹對於匈奴那種下意識的重視,的確是在這件事情上起到了防患於未然的作用。

當然了,就算是五萬匈奴,在座的趙國大臣們也並不算太當回事。

像匈奴這樣過慣了遊牧生活的民族,是不可能在中原定居的。他們頂多就是攻破幾座城,搶點糧食牲畜和人口,然後就會撤退了。

再說了,就像剛剛趙勝所說的那樣,趙國即便是要攻擊秦國的河東郡,那也不可能馬上就出兵。

如果馬上出兵的話,那麼秦國大軍直接回師救援,大家再來一次像長平之戰那樣的河東之戰?

那可太傻了。

看看當年“圍魏救趙”的時候,田忌和孫臏是怎麼做的吧。

魏國和趙國在邯鄲城打得你死我活,田忌和孫臏慢吞吞的帶著齊國大軍一步步的挪啊,挪了幾個月就是挪不到魏國境內。

為啥?

還不是為了等到魏國和趙國打個兩敗俱傷,然後齊國好撿便宜麼。

結果等到龐涓廢了九牛二虎之力,付出了大量傷亡把邯鄲攻下來,把趙國打殘了,這個時候的齊軍就是一日百裏,直奔大梁而去了。

接著龐涓就帶著已經是疲兵的魏國主力倉促回撤,然後在桂陵被以逸待勞的齊國軍隊一戰擊破,戰國時代第一個霸主魏國從此走向了衰落的不歸路。

可以這麼說,如果不是先前趙國在邯鄲的死扛極大的消耗了魏軍主力,那麼鬼才軍師孫臏能不能搞得過他的同門師兄弟魏國大將龐涓,其實還真不好說。

從事後的角度來說,在“圍魏救趙”這件事情之中齊國是唯一的獲益者,魏國和趙國都遭受了極其慘重的損失。

孫臏一戰算計了齊國的兩大鄰居,讓齊國在稱霸道路上邁進了一大步,確實不愧是鬼才之名。

作為當年的受害者之一,趙國對於這一戰可是一直念念不忘。

當時的趙國國君便是趙武靈王的爺爺趙成侯,所以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強大起來之後,趙國在大將廉頗的率領下開啟了吃飯睡覺打齊國的輝煌曆史,可以說是一報還一報了。

俗話說得好,作為一個好的國家領導人,以史為鏡那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