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59年的冬天,在平靜了不到半年的時間之後,大陸上戰火再起。
先是匈奴突然南下,然後秦齊兩國合力攻楚,緊接著擊敗了匈奴的趙國立刻組織三晉聯軍西進伐秦,兵鋒直指秦國河東郡。
一連串大事接連發生,讓這個本該寒冷的冬天變得熱鬧非凡。
在魏國的首都大梁城西邊是一處巨大無比的軍營,八萬集結起來的魏國大軍前兩天才剛剛從這裏開拔,浩浩蕩蕩的西進,準備配合趙國大軍對秦國的河東郡發起攻擊,也吸引了無數人的注意力。
但是潛藏在大梁城之中的各國密探們並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們目光所沒有注意到的大梁城東邊,一支規模並不算小的魏國軍隊也正在悄然集結。
這一天,魏國相邦,信陵君魏無忌一身戎裝,在幾名魏國將軍們和上千名魏國騎兵的簇擁下奔進了大營之中。
如果這一幕落在有心人的眼中,不免會覺得頗為奇怪。
魏無忌明明已經是拒絕了領兵出征秦國的要求,為何此時此刻又以這般軍人的姿態出現在了大梁城外的東部軍營之中呢?
事實上,在半個小時之前,魏無忌就是穿著這樣的一身盔甲,入宮麵見了如今的魏國國君魏王圉。
魏王圉看上去顯然頗為憂慮,有些不太自信的看著魏無忌:“信陵君,此事當真能行?”
如果不明真相的人看到這副情形,還以為魏王圉擔心的是三晉聯軍所在的河東地戰場。
其實並不是。
魏無忌微微一笑,用十分肯定的語氣說道:“大王且放心,臣此次出征必定會將那陶郡攻下,使魏國再度複強於諸侯!”
沒錯,魏無忌之所以留在大梁城之中,其實並不是因為這位信陵君在關鍵的時刻怯戰了,而是因為魏無忌一開始的目標就不在秦國的河東郡之上,而是放在了秦國的陶郡之中!
陶郡,和如今魏國的大宋郡,方於郡同為原先宋國的領土。
公元前286年,齊湣王趁著宋國內亂之際派遣大將韓聶攻滅宋國,將宋國納入了齊國的領土之中。
隨後一代英主燕昭王聯合秦、魏、韓、趙四國,發動了聲勢浩大的五國伐齊,將齊國打得一蹶不振險些滅國,從霸主的位置跌落,並喪失了大量國土。
在五國伐齊這場大瓜分之中,魏國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原先宋國的領土全部落入了魏國的手裏,被魏國分為大宋郡、方與郡和陶郡。
隨後沒有分到任何土地的秦王稷大怒,先是發兵進攻趙國,在趙燕聯軍麵前碰了一鼻子灰之後轉而進攻更弱的魏國,從魏國手中搶走宋國三郡之中最富庶的陶郡。
在那之後,陶郡就成為了時任秦國相邦魏冉的封地。
為了擴大自己的封地,魏冉接連對魏國和齊國用兵,將陶郡的領土慢慢擴大,如今的陶郡已經有了差不多當年宋國的一半領土麵積那麼大了。
這樣的一塊就在魏國眼皮子底下、並且曾經屬於過魏國一段時間的富庶之地,無疑是讓人垂涎三尺的。
就在趙丹派來使者,要求魏國出兵助戰的時候,魏國相邦、信陵君魏無忌便意識到一點——收複陶郡的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