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即便這一次秦王稷再發傾國之兵,趙丹的心中卻不像長平之戰時候那麼緊張了。
畢竟現在秦國的主力都在和楚國人搞生死呢,廉頗率領的三晉聯軍隻不過是一些秦國的渣渣部隊罷了。
到了這個時候,趙丹覺得自己似乎已經開始掌握了秦王稷的弱點。
急躁。
是的,這位堪稱一代明君的秦國君主,在歲月的逼迫下,在對死亡步步逼近的恐懼下,終於不可避免的開始變得急躁了起來。
長平之戰中秦國舉傾國之兵而攻趙,其實就是這樣一種急躁的體現。
不然的話,秦王稷完全可以先占領南上黨,接著繼續滅掉韓國再徐圖北上黨。
之所以秦王稷沒有這麼做,一方麵是不甘心被趙國白撿了便宜,另外一方麵肯定也是有著想要一戰擊潰趙國,徹底奠定秦國一家獨大局麵的因素在裏麵。
這種急躁並沒有因為長平之戰而緩解,反而因為長平之戰的失敗而變得更加的強烈起來。
所以在得知了匈奴南下趙國被迫迎擊之後,秦王稷甚至都沒有耐心等到匈奴和趙國之間分出一個勝負就開始急匆匆的進攻楚國,想要盡快的將楚國偷走的東南兩郡拿回來。
這種沉不住氣的表現,將秦王稷的急躁體現得淋漓盡致。
為了達成這個戰略目標,秦王稷不惜再一次押上了秦國的全部力量,抽調所有能夠抽調的兵馬前往河東郡,隻為了阻擋三晉聯軍的腳步。
在趙丹看來,如今的戰局勝負點其實就在於楚國和秦國誰會先堅持不住。
如果楚國率先崩盤,那麼秦國不但能夠奪回東南兩郡,更有希望憑借著勝利在外交方麵合縱連橫,讓趙國組建的三晉聯軍土崩瓦解。
考慮到魏國這個反骨仔的存在,這樣的事情並不是不可能。
要是那樣的話,那麼局勢就瞬間從趙韓魏楚對秦齊變成了趙韓對秦齊魏,力量的對比一下子就會翻轉過來。
這也是一直以來趙丹最擔心的事情。
有人就要說了,你當這結盟是兒戲啊,今天是趙國這邊,明天就到秦國那邊?
是的,戰國時代的結盟就是這麼兒戲,要不然“朝秦暮楚”這個成語怎麼來的?
以這個成語來看,早上是秦國這邊的晚上就變成了楚國那邊的,其實都不用過夜呢。
但以另外一個結果來看的話,如果在楚國崩盤之前三晉聯軍率先拿下了河東郡,那麼整個形勢就完全不同了。
因為隻要拿下了河東郡,秦國的大本營關中就直接暴露在了三晉聯軍主力的兵鋒之下。
除非秦王稷活膩歪了,否則的話就必須要命令秦軍主力回撤救援關中。
這樣一來的話,楚國西麵的壓力瞬間就沒了。
接下來趙丹操作的空間就很多了,他既可以讓楚國的二十萬大軍調往東線去對付齊國,也可以讓楚國的部隊從武關對秦國展開進攻,和三晉聯軍一起形成兩路夾攻關中的態勢。
整個戰場的主動權就此握在了趙國的手中,趙丹就可以牽著秦王稷的鼻子走了。
說一千道一萬,隻要趙國在楚國崩盤之前拿下河東,那就絕對不虧!
所以趙丹覺得廉頗不能再磨嘰了,得趕緊把河東郡的戰事搞定才行。
在思慮妥當之後,趙丹拿起筆飛速的寫就了一封命令。
正準備將這封信交到繆賢的手中之時,趙丹突然停頓了一下。
“對了,且將韓非召來。”
https://8./book/32088/21074838.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