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宮城。
春天的陽光明媚的照在身上,眼前是一片碧綠的芳草地,遠處還有一條小河,此情此景讓人忍不住有一種要寫一篇六百字春遊作文的衝動。
好在趙丹如今身邊並沒有跟著語文老師,而是跟著三名趙國重臣,平原君趙勝、武信君廉頗和內史虞信。
此刻他們並不是位於龍台殿之中商討國家大事,而是來到了平時趙丹一年也來不了一兩次的宮城花園之中。
說是花園,其實也就是一塊比較原生態的草地罷了。
趙丹一邊走著,一邊聽著趙勝彙報工作。
“……河東郡官員已經派駐完畢,目前正在進行土地丈量,即將展開土地封賞。隻是大王,若是如此的話,那麼那麼失去了土地的秦國人當如何處置?”
既然如今河東郡已經成為了趙國的土地,那麼土地的所有權自然不可能仍舊保留在原本的秦國人手中,再加上趙丹在戰前就已經承諾要將河東郡土地賜給有功將士,因此收回土地就是必然。
可如果收回土地的話,那麼原先占據這些土地的秦國人顯然就成為了一個必須要搞定的麻煩。
一旁的虞信插話道:“不如將其統統驅趕回關中,還可耗費秦國國庫糧食。”
廉頗則道:“不如征發其入伍服役,亦可為軍隊增加勞力。”
趙丹笑了笑,對於自己麾下大臣們的說話不置可否。
在趙丹看來,這些大臣們的見解雖然都有著一定的道理,但同時也有著時代的局限性。
人口這種東西,在喂不飽肚子的情況下,其實就是累贅。
但如果能夠填飽這些肚子,那麼很顯然,任何一個國家的人口都是多多益善的。
有了人口,就有了充足的兵源和勞動力。
而且在相同的成才概率下,人口越多的種族,能夠湧現出的人才數量無疑就越多,當人才的數量聚集到一定程度之後很有可能就會引發知識的質變,讓趙國直接產生跨越式的時代發展。
所以人口這種東西對於趙丹來說,其實是多多益善的。
不過趙丹今天召集這幾名大臣前來,倒並不是為了人口一事。
隻見趙丹對著身邊的這三名大臣笑道:“今日召諸卿前來,乃是為了見證寡人麾下一支王牌部隊的誕生。”
“王牌部隊?”三名趙國大臣聞言不由得麵麵相覷,臉上都帶著十分明顯的疑惑之色。
說話間,眾人來到了一座臨時抬起來的台子之上。
在這片台子的前方,用木頭架子搭著幾百上千個草人,這些草人一行行一隊隊看上去頗為整齊。
看到這副情形,幾名大臣不由得更加的疑惑了,隻有廉頗仔細的注視著麵前的這些草人,臉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趙丹也不廢話,朝著繆賢示意了一下。
繆賢點了點頭,從懷中掏出了一隻口哨,用力的吹響。
在哨聲過後,一陣馬蹄聲開始響起。
廉頗、趙勝、虞信三人下意識的將目光投向了蹄聲傳來的方向,隨後一個個臉上的露出了十分驚訝的神情。
這是一支騎兵,但是卻是一支三人從未見過的騎兵。
自從胡服騎射以來,擁有著大量林胡、樓煩胡人加入的趙國騎兵就成為了趙國七雄之中最強大的騎兵,同時也是唯一一個徹底淘汰的車兵這個已經落後於時代兵種的國家。
可以這麼說,論到指揮騎兵的水平和對騎兵的認知程度,趙國絕對是這個時代當之無愧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