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老丈笑道:“還請先生不要見怪,某不過一小民,如何識得這些數算之法?這歲入總數可知,具體開支卻是有些難算。”
趙丹聞言不由啞然,但很快就笑道:“無妨,寡……吾可為老丈一算。”
然後趙丹就開始算了。
一百畝上田,畝產兩石,那麼一年的收成打成栗米就是兩百石糧食,除掉十分之一的稅二十石,那麼就還剩一百八十石糧食。
由於趙國規定成年男子必須單獨自立門戶,所以通常來說一家子的人口數量不會超過五人。
以五人來算的話,一人每月的口糧是一石半,五個人一年就是九十石口糧,那麼就還剩下九十石的糧食。
算到這裏,趙丹忍不住有些驚訝的對著這名老者說道:“老丈,如此一來的話,汝的生活似乎頗為富足啊。”
老者呆了一下,苦笑道:“先生誤會了,這九十石不過乃是扣去口糧之後的剩餘。某還要將糧食賣出置換農具,逢年過節時亦要為家人添置衣物,加上還需上交賦稅與國家,喪事喜事也需用錢。這一年下來能夠有十石二十石糧食剩餘便是豐年,若是有個天災人禍,餓肚子亦是常見啊。”
趙丹的臉色漸漸的變得嚴肅了起來。
無論是從氣色還是農田上奔跑的小孩,乃至是這位老者手中還算頗為嶄新的農具來看,這老者其實已經是過得比較不錯的那些農民,放在後世40、50年代可能都算得上富農了。
但就是這樣一位富農之家,日子都過得並不寬裕,那麼趙國之中的中農和下農甚至是貧農們,日子又過得是如何淒慘?
趙丹突然覺得,自己這個國君似乎——有點不合格啊。
自從穿越以來,趙丹的目光一直都放在了和秦國的爭霸方麵,各項改革措施也主要是圍繞著軍隊建設展開,卻在無意間忽略了農民這個封建社會最重要的群體。
老農看著趙丹的神情,似乎猜到了趙丹心中的想法,笑道:“先生可是以為某家生活難過?”
趙恒忍不住插嘴道:“難道老丈以為這生活尚可?”
“當然!”老農笑道:“自老漢出生以來,趙國便是年年一小戰,三年一大仗,若是贏了還好,被魏國人和秦國人打進來時,連一點收成都不會有,而且說不得還要死人哩!如今咱趙國對外連戰連捷,老漢兩個兒子也在軍中立了功,前陣子才來信說在河東郡分了田,將家人都帶去了河東哩。這趙國的強大啊,便是咱農人的福氣哩!”
說著老丈又指了指自己正在農田旁玩耍的幾個孫子,笑道:“這幾個小子,等到長大之後也要去從軍打仗,說不得還能夠在關中分田哩!”
周圍也有幾名農人正在歇息,其中一名中年男子聽了笑道:“季老所言極是,咱趙國現在強大哩,所以日子才過得好。要不然往年吃了敗仗,誰家不得餓死幾個人?”
眾人紛紛附和。
在後世,可能很多人以為所謂的古代盛世就是人人吃得飽穿的暖,可能手裏還有點閑錢。
其實這是不存在的。
事實上,隻要不發生大規模的饑荒,能夠保證絕大部分的國民餓不死,這就足夠稱得上是“盛世”二字了。
趙丹似乎有些神思不屬,又和老丈以及農人們閑聊了幾句,信手塞給了一旁玩耍的老丈孫子幾枚趙國刀幣,得到一番感謝之後離開了農田。
當坐在馬車上的時候,一直若有所思的趙丹好像突然想明白了什麼東西,用力的一拍大腿,對著麵前的禦者說道:“速速回宮!”
https://8./book/32088/21453863.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