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論生死,願隨侍大王身邊(第二更)(1 / 2)

《道德經》曾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對於趙國來說,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一次又一次的開疆拓土無疑就是“福”。

但正是在這一次次的福氣之中,趙國的禍也就悄然到來了。

自從時代的車輪自春秋滾滾駛入戰國時代,諸侯之間的兼並也就變得更加的慘烈和殘酷。

春秋時代,大家起碼都還要點臉,但是到了戰國時代,諸侯國們為了生存和壯大,已經完全是無所不用其極了。

臉?不好意思,要臉的早都死光光啦!

美人計、暗殺、反間、離間、威逼利誘……等等等等,翻開戰國時代兩百多年的曆史,就會發現所有人類曆史上所能夠使用的陰謀詭計,所有能夠想象得到的最卑鄙無恥、最黑暗殘酷的景象,都曾經在這片土地裏上演過,絕無缺席。

正是這無比殘酷的時代讓諸國不得不拚了命的想要讓自己更加的強大,這才最終激發出了秦王朝這麼一個前無古人的超級大一統王朝,開創了華夏之後兩千年的煌煌樂章。

當然了,對於趙丹來說,秦王朝這種事情就拉倒吧……隻有趙王朝才是唯一的選擇!

有時候趙丹自己也在想,如果自己能夠穿越成趙異人的話,這事情應該就簡單許多了……

天意弄人啊。

無論如何,既然成為了趙國的國君,那麼趙丹自然就不會對那該死的曆史和史書上的命運束手就擒。

事實上,現在的趙丹已經成功的改變了史書上所記載的許多東西。

但這還不夠。

趙國還需要更多的勝利,趙丹也還需要更多的勝利。

如今的趙國強則強矣,但卻遠遠沒有到那種能夠一覽眾山小的地步。

在趙丹看來,隻有當趙國能夠達到曆史上秦國在長平之戰獲勝後的那種對東方六國幾乎是壓倒性的優勢之時,那趙丹才能夠稍微的鬆一口氣。

眼下的趙國還遠遠不夠啊,甚至連讓趙丹鬆一口氣的資格都還沒有。

要知道當時在長平之戰獲勝後的秦國,那可是連六國合縱都能夠以一國之力而應對的。

但趙國現在單單是麵對三個國家的聯手來襲,就已經有些力不從心、甚至可能會敗北不敵的感覺了。

說實話,趙丹真的很不喜歡這種感覺。

但即便再不喜歡這種感覺,趙丹也仍舊在隨後的趙國朝堂會議之中下了死命令。

“給寡人傳令龐煖、劇辛,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除非能夠一舉全殲敵軍,否則的話絕對不能夠輕易出擊,隻需要給寡人死死的守好南長城和巨鹿就行!”

對於趙丹來說,關中方向才是真正的主攻點,邯鄲雖然很重要,但正是因為這份重要,所以邯鄲方向就隻能守,而且必須守住。

說實話,趙丹這時候突然覺得趙國的先祖選擇邯鄲這麼一個地方來當首都,實在是有些欠考慮了。

邯鄲這個地方雖然地處中原,但是距離最強的敵人秦國實在太遠,而距離魏國、齊國這些二五仔又實在太近了!

當然了,即便如此,趙丹也並沒有考慮過要將都城遷回中牟或者晉陽。

中牟距離邯鄲不過一兩百裏,和邯鄲基本沒差。

而晉陽則位於太原盆地之中,既遠離中原又遠離關中,可以說是一個——更加差勁的選擇。

說白了,還是趙國的地理問題啊。

其實趙丹的眼下還真就有一個很不錯的地方能夠作為趙國的首都,那就是當年晉國的老巢河東郡。

在河東郡之中定都,既能夠壓製秦國,又能夠確保從中原方麵來的敵人不能夠輕易的威脅到首都。

當年晉國就是定都在河東郡之中,憑借著這份地利而在春秋時期的爭霸過程中占盡了便宜,讓楚、齊、秦等對手徒呼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