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軍?”當王齕接到這份命令的時候,他很是猶豫了一會。
從王齕個人的角度來說,他自然是更加希望自己能夠狠狠的和李牧打上一仗並且擊潰對方的,畢竟秦王柱在一開始下達的命令之中就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讓王齕來“戴罪立功”。
而現在呢?現在王齕不但白白浪費了大量軍糧物資,而且還折損了三千左右的將士——這無論怎麼看都夠不到戴罪立功的標準。
就現在這個情況也別說什麼什麼戴罪立功了,不罪加一等都是好的了。
不過在一番心理掙紮之後,王齕還是做出了決定。
“傳令下去,明日一早全軍拔營,回返鹹陽!”
現在這個情況下,王齕是絕對不敢違抗新任秦王的命令。
不熟啊。
事實上,由於秦王柱登基還沒幾年的原因,大部分的秦國大臣們並沒有考慮到秦國的王位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再次發生更迭,所以都沒有刻意的去接觸如今的秦國太子趙子楚。
再加上子楚過去的庶子出身以及常年在邯鄲作為人質的經曆,除了呂不韋和陽泉君羋宸這幾個和子楚有著血緣或者利益關係的人之外,大部分秦國大臣們也就是在各種祭天儀式的時候見過子楚一麵而已,王齕也不例外。
不熟悉的話,那麼當然就隻能夠做好自己的臣子本分了。
否則的話一道抗命不遵的旨意下來,王齕死全家這都是輕的,株連全族甚至三族才是正常情況。
而且王齕現在也很清楚,自己是絕對不可能追得上李牧的了,兩條腿怎麼可能追得上四條腿呢?
的確秦軍也有一些騎兵,但是要是以這幾千秦國騎兵去麵對李牧所率領的兩萬騎兵的話,那結果幾乎都不用思考。
再往北追的話,就要進入隴東高原了,那裏是義渠人的地盤,秦國大軍在那裏的行動同樣不利。
打也打不了,又有王命在此,那不撤退又能怎麼辦呢?
於是王齕沉思了一會之後,立刻就召集了所有秦國將軍發布了命令。
“鹹陽有令,大軍明日早晨立刻啟程返回鹹陽!”
這個消息理所當然的是會讓很多人感到驚訝的,甚至有一名將軍因為過於憤怒而當麵站出來質疑這個決定。
王齕非常的能夠理解這名將軍,因為他知道這名將軍的親弟弟在前兩天的戰爭之中成為了秦軍兩千陣亡士兵之中的一份子。
所以他非常客氣的開口說道:“拖下去,軍棍五十,官降兩級。再有異議者,可以直接去夥夫營報道。”
再也沒有任何的異議了。
第二天,秦國大軍開始拔營出發,朝著南方而去。
對於這八萬秦國大軍來說,這顯然並不是一次值得誇耀的戰爭之旅。
浩浩蕩蕩而來,一無所獲而歸,對於這八萬名渴望著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的秦國將士來說,這顯然是一個非常差勁的結局。
但他們並沒有想到的是,這場戰爭其實還沒有到結局的時候。
因為李牧不允許這場大戰就此結局。
“什麼?你還要繼續打下去?”義渠勝嘴巴張得很大,吞下一個鵝蛋毫無問題。
“吾帶著兩萬大軍來到關中,可不是為了搶奪一點糧食,燒一座破爛城池就完了的。”李牧是這麼告訴義渠勝的。
義渠勝瞪大了眼睛,好像看著怪物一樣的看著李牧:“你真的要開始‘敵退我追’?”
在義渠勝看來,李牧這一次的表現其實都已經是前無古人了。
單單憑借著兩萬騎兵就能夠在關中大地之中來去自如,搶錢搶糧搶人,最後甚至還把秦國人曾經的首都都給搶了,搶完了還一把火燒了。
誠然李牧所部在這一次戰爭之中並沒有消滅多少秦國人,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絕對是曆次秦趙戰爭之中對於秦國人的士氣和民心打擊得最重的一次。
這次是櫟陽城,那麼下次會不會就是鹹陽城呢?
這個問題將會像一個巨大的陰影一般籠罩在所有秦國子民的身上,讓秦國人從君王到平民都因此而承受巨大的壓力。
這等壯舉,多少人想幹都幹不出來。
換做是別人的話,打出這樣的戰績那就應該滿足了,高高興興的回國去領賞了,可這個李牧竟然還要再繼續回身南下,重新投入到未知的戰局之中?
李牧用鼻孔哼了一聲,單看臉上的表情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對於義渠勝這個白癡問題是如何的不滿。
遊擊戰啊,一個多麼美妙的詞彙。
若是不能夠將先賢的現代兵法重現人間,那麼李牧豈不是辜負了大王的殷殷期望,辜負了麾下這兩萬名趙國騎兵對他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