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想要稱霸華夏乃至未來繼續向北擴張領土到草原之上,這些胡人子民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
但養虎為患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所以必須將這些胡人子民慢慢的教化,讓他們發自內心的認同“趙國人”這個身份。
對於這些大字不識一個的胡人子民來說,什麼聖王文教那就是扯犢子的東西,讓一群從小就騎馬射箭的孩子去提筆寫字之乎者也,這不是扯淡嗎?
那該怎麼辦?
其實早在趙武靈王時期,這位雄才大略、堪稱前無古人的趙國君王就給出了答案。
“胡騎行動飄忽,若欲驅逐之,或臣服之,非徒兵足以勝任。”
在這之後,趙國就開始一代代的在草原之上推行起同化政策來。
由於趙軍的強大,幾十年來一代代胡騎不停的加入趙國大軍之中作戰,在這個過程中胡人們也開始加速的融入趙國。
對於草原上的子民來說,他們並不在意自己是趙國人還是匈奴人還是林胡人或者其他的什麼人,隻要能夠活下去,能夠成為強者,那就夠了。
也正是在這一代代的同化之中,這些胡人們的生活方式開始慢慢的像趙國人靠攏,而趙國人通過胡服騎射的改革更是大大的拉近了和胡人之間的差別,趙國也由此成為了胡漢融合的最佳範本——至少在戰國時代是這樣的。
和匈奴、東胡乃至後來曆史上草原上的諸多霸主相比,趙國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文化。
正是因為有文化,所以中原王朝的華夏文明才能夠一直不斷的持續下去,而北方的大草原上隻能夠崛起一個又一個的彗星,或短暫的數十年,或稍長的數百年,但終究也逃不過一個黯然謝幕的下場。
先進文明對落後文明的滲透其實是非常厲害的,這從李牧麵前的這一切都能夠看得出來。
這些胡人孩子們說話的方式已經開始像趙國中原地區的說話方式靠攏,他們的心中心心念念的就是加入具裝甲騎兵成為一名趙王的英勇士兵,他們的父母現在已經開始慢慢習慣了居住在這種和村莊一般無二的定居點之中,甚至李牧的眼前已經出現了一片片胡人子民們開掘出來的墾荒田。
隻要再過百年,不,三五十年的時間,這裏很有可能就會出現一座座村莊,這裏的生活方式就會產生極大的變化,這裏的人們就會發自內心的把自己稱為——趙國人!
這些東西李牧原本以為隻有自己清楚,但是沒想到義渠勝竟然也對此心知肚明。
很顯然,任何一個能夠建立國家的領導者,哪怕他是一個蠻荒之地的夷狄之國的領導者,都一定是具備智慧的人,都不應該被小覷。
李牧深吸了一口氣,緩緩的坐直了身子,朝著義渠勝行了一禮:“受教了。”
義渠勝楞了一下,有些莫名其妙的看了李牧一眼:“你幹嘛,又發癲了?”
在義渠勝的印象中,這似乎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李牧咳嗽一聲,道:“義渠王,今日之所以和汝相會,主要是為了一件事情,一件對於汝和義渠國來說都絕對是大好事的事情。”
義渠勝先是一愣,隨後狐疑的看了李牧一眼:“還有這種好事?本王不信。”
李牧顯然被義渠勝的這個懷疑眼神給刺激到了,怒道:“開疆拓土的事情,難道不是好事?吾問問汝,汝想不想給汝的義渠國奪取更多的牧場?”
“牧場?”義渠勝一聽立刻就來了精神,忙問道:“哪裏來的牧場?”
有了更多的牧場,就能夠獲得更多的牛羊,而更多的牛羊就能夠養活更多的子民,更多的子民所帶來的自然就是更多的士兵和更加強大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