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七章 不能給任何可乘之機!(第二更)(1 / 2)

虞信這番話說的十分響亮,讓趙丹也忍不住在心中暗暗稱奇。

因為虞信說的,那真就是事實。

秦國之所以能夠在曆史上統一天下,製度的優勢固然是一方麵,而另外一方麵則在於外交的成功。

自從遠交近攻開始,秦國就不再是那個傻乎乎就知道埋頭往前衝的秦蠻子了,到了秦始皇的時期更是將這種外交活動的良好影響揮得淋漓盡致。

每次秦國對外起戰爭,那必定是大批使者自鹹陽之中蜂擁而出,到其他各國之中威逼利誘軟硬兼施,先把要征伐的國家給完全孤立,然後再派遣大軍去攻擊那個國家。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從公元前23o年開始秦滅六國的過程之中,六國竟然都沒有組織起什麼像樣聯合抵抗,而是一個個各自為戰,最終落得個全數覆滅的結局。

考慮到曆史上那個秦國都能夠以一敵六但還是采用這種分而化之的策略,趙丹就覺得自己好像自己分化一下敵人應該也是可以的。

但是不管怎麼說,先聽聽在場的這些大臣們的意見吧。

果然趙勝並沒有任何想要放棄的企圖,仍舊在反駁著虞信的話:虞卿此言差矣,就算是大王想要結盟秦國,那麼汝又怎麼知道秦王一定會允許?現在這個秦國,可是對於大王和趙國充滿了仇恨哪。

趙勝的這一番話就好像是一盆冷水迎頭澆了下來,讓在場的趙國君臣們,頓時又有些不夠淡定。

趙勝所說的這些話,真的是有他的幾分道理在裏麵。

像結盟這種事情,那可不是說趙國一廂情願就能夠搞定的,就算趙國同意了,也得秦國願意呀。

如果秦國不願意和趙國結盟的話,那麼就算是趙丹君臣們在這裏怎麼同意也好,那也是白費勁無用功。

趙丹仔細一想,覺得趙勝說的話確實是很有道理。

從現在的這個局麵上來看的話,如果秦國能夠和其他三個國家一起進攻趙國,那麼贏麵其實是並不小的。

現在的趙國在經曆了這幾年的戰爭之後,固然是比長平之戰時要強大的許多,甚至趙丹覺得可能比長平之戰時的秦國也要強不少。

但是趙國所麵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戰線太長了。

到現在為止,趙國已經開辟了三個戰場,分別是上黨郡戰場對韓國,然後是魏國戰場,接下來是在高堂戰場麵對齊國。

單單是這並分三路,就已經足夠讓趙勝和趙國君臣們感到大為頭疼了。

如果秦國再加入的話,那麼無論趙國君臣們願意還是不願意,這一個河東戰場也是開定了。

將兵力分開來四線作戰,同時麵對四個國家的敵人,這可絕對是兵家大忌啊。

說實話,如果秦國不加入的話,趙丹覺得自己單獨應付韓魏齊三個國家問題還不算太大,畢竟當年趙國也不是沒有嚐試過這種以一敵三的戰爭。

可是如果秦國也摻和進來的話,那麼整個事情就會變得非常的麻煩了。

趙丹相信自己所能看到的這些,秦國的君臣們也同樣能夠看到。

既然秦國的君臣知道韓魏齊是勝算比較高的那一方,那麼他又有什麼理由加入的趙國這一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