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節後的第三天,也就是公元前255年的十一月初三。
這一天,幾名趙國大臣被趙丹緊急的召到了龍台正殿之中,並且被告知了一個非常勁爆的消息。
“魏國相邦段幹子在元旦晚宴之上當眾毒殺魏王,並控製了陶邑城之中的兩萬魏國禁衛軍,囚禁了幾乎所有的魏國中高層大臣,擁立十歲的太子增為新任魏王!”
這個消息一拋出來,在場的趙國大臣們果然都是大吃一驚。
趙丹看了一眼趙勝,隨後對著麵前的所有臣子開口說道:“好了,這就是現在寡人所能夠知道的全部情況,汝等可以說說接下來應該怎麼應對此事了。”
由於這件事情太過突然,因此在場的趙國大臣們都並沒有立刻開口,而是陷入了思考之中。
這樣的大事既然被趙國得知了,那麼其他諸國得知此事也就是或早或晚的事情。
在場的人都是經曆過大風大浪,也都見證過舊王去新王起的場景,他們都非常清楚的知道一點,那就是這種時候往往也是整個大陸諸國暗流湧動的時候,所以這時候的行事一定要慎重才行啊。
趙勝輕咳一聲,率先開口道:“大王,臣以為此乃一個絕佳的機會,段幹子狼子野心竟然犯上作亂,大王若是發兵平定段幹子之亂,定然能夠得到諸侯讚譽,讓大王的聲望更上一層樓!”
趙勝畢竟是參與到計劃之中的人,在這位平原君看來,趙丹應該是希望通過殺死魏王圉,扶立魏國新君從而達成讓魏國不再和趙國敵對的目標,這樣趙國就可以放心的對外擴張了。
除此之外,這一次還能夠順便除掉段幹子這個煩人的家夥,對於趙國來說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了。
隻不過嘛,總是會有人和趙勝想的不一樣。
趙勝話音一落,廉頗就哼了一聲,道:“平原君,這年頭聲望有個甚用?咱們趙國之前便是盟主,也不見諸國便和趙國同心協力了。大王,不如讓老臣領兵趁此機會攻擊魏國,為大王將陶邑給拿下來!”
自從高唐一戰失敗之後,廉頗大將軍這陣子的日子過的其實是非常鬱悶的,他無比的渴望通過一場戰爭的勝利來洗刷自己的恥辱,讓世人重新見識到廉頗大將軍的赫赫聲威。
總的來說,趙勝提出來的方案屬於用正義之師來刷聲望,而廉頗所提出來的則方案則屬於趁火打劫了。
和趙勝站在一邊的龐煖皺了皺眉,道:“武信君此言差矣,須知大王剛剛和魏王會盟完畢並簽訂和約,若是此刻便出兵攻擊魏國,豈不是行那背盟之事,為天下人所恥笑?此事萬萬不可。”
虞信也站出來為自己的盟友廉頗撐腰,緩聲道:“龐卿未免過於注重聲望這等虛無縹緲之事,遠的不說,便說秦國在秦昭襄王時代,於華夏諸國之中的聲望如何?簡直就是聲名狼藉,為天下諸國所疏遠。但以秦國之強,縱然天下諸國皆恨秦卻亦是無可奈何,隻能夠聽憑秦國做大。”
“如今在大王的英明統治之下,趙國早已遠勝昔年之秦國,那秦國行得霸道之事能夠肆意對他國征伐,難道趙國便行不得?況且新老國君交接之時遭遇他國入侵乃是家常便飯,天下人又何能以此來譴責趙國和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