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趁火打劫的趙國人(第二更)(1 / 3)

陶邑。

段幹子的心情很不美麗。

雖然說在大半個月前的元旦晚宴突發事件之中,段幹子的確是憑借著趙國胡衣衛的幫助悄悄地逃出了趙國的宮城,並且聯係說服了自己的小舅子包圍了整座宮城,在所有魏國大臣忙著擁立和討好注定成為魏國新王的太子魏增的時候成功的突破了魏國宮廷禁衛軍的封鎖,攻入了宮城之中,一舉控製住了所有的局勢。

說實話,每當段幹子想起自己在無數士兵的簇擁下出現在大殿之中時,那些原本以為他已經死定了的魏國大臣們一個個臉色慘白如喪考妣的表情,就讓段幹子忍不住心懷大暢。

段幹子從來都不是一個仁慈的人,至少他自己是這麼認為的。

所以在當天夜晚,就有整整五十名魏國大臣因為當時參與到對段幹子的毆打之中而直接被處死,還有其他的上百名魏國大臣被直接囚禁。

隻有一部分原本就是段幹子一派的魏國大臣得以幸免,畢竟段幹子也還需要一個班底來幫助他掌控住魏國的權力。

在那一個晚上之後,又經過了幾次小小的風波,但總而言之,整體的形勢都是有驚無險,整個陶邑之中的局麵已經完全徹底的被段幹子所掌握住了。

在控製住了太子和王後之後,段幹子第一時間就以這兩人的名義簽發了一道命令並曉諭整個魏國。

在這道命令之中宣布,由於太子魏增年幼,因此命令段幹子攝政,負責處理魏國境內所有軍機大事和日常事務,等到太子成年之後再行歸還。

除此之外,段幹子還十分幹脆的大筆一揮,直接給自己封了一個武襄君的爵位,也算是圓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封君夢。

但即便如此,這也並不代表這一切就完全都順著段幹子的意思去進行,他的麻煩現在依舊不少。

比如說,現在南邊淮河一線和楚國軍隊對峙的魏國主力部隊,主將正是如今的魏國太子的舅舅田衝。

田衝顯然是不可能向段幹子屈服的,而他也是此時此刻對於段幹子具有威脅的人,畢竟單單憑借段幹子手中的這兩萬陶邑兵馬,根本無法和田衝手裏的近十萬魏國大軍相提並論。

但是好在由於是冰天雪地的緣故,遠在幾百裏之外的田衝並不可能率領著麾下的大軍回師陶邑來消滅段幹子,這就給了段幹子一個喘息和應對的機會。

但是田衝也並不是就任憑段幹子宰割了,在得知了段幹子控製了陶邑的消息之後,田衝立刻就通令整個魏國所有郡縣,要求魏國所有的郡縣通通都不要聽段幹子的指揮,否則將來絕對完蛋。

段幹子自然不可能對此無動於衷的,同樣也以魏國太子和王後的名義下發命令給魏國的各個郡縣,命令各個郡縣不要服從田衝的命令,否則的話將來一旦段幹子消滅田衝逆黨,所有站在田衝一邊的家夥都要遭到嚴厲的懲罰。

這兩道意思完全針鋒相對的命令一下,魏國各個郡縣裏的郡守和縣令多少都有些無所適從,許多人幹脆采取了中立高高掛起的態度,坐等段幹子和田衝兩個人爭鬥出一個勝利者之後,再行向勝利者獻出忠誠。

當然了,魏國境內也有一些郡守和縣令或者是段幹子的死忠或者是魏國王室的堅決支持者,因此一開始就表明了立場,旗幟鮮明的站在了各自的陣營之中。

綜合來算的話,如今的斷竿子和田衝大約各爭取到了魏國三分之一左右郡縣的支持,而剩餘的三分之一左右郡縣都處於觀望之中。

這就讓段幹子的心情非常的糟糕,要知道田衝所率領的那都是魏國的主力部隊,無論是裝備的精良程度還是戰鬥力的強大程度都遠遠超過了段幹子手中的這兩萬部隊,更別提田衝手中的兵馬數量還是段幹子的五倍了。

除此之外,陶邑城之中也有不少大臣雖然在表麵上是已經迎合了段幹子的統治,可實際上卻在暗地裏不停的搞著許多的小動作,甚至有人打算派出刺客暗殺段幹子。

單單是這幾天以來,段幹子就已經遭到了不下十次的刺殺,這讓他甚至都有些風聲鶴唳,不得不選擇深居簡出,每逢出門之時必定攜帶著大隊人馬護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