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八章 李牧的決定(第一更)(2 / 3)

但是問題在於,李牧此刻手中的這次兩萬人之中可是有著足足八千名匈人的騎兵,這毫無疑問讓整個部隊的戰鬥力打了不少的折扣。

這並不是說這些匈人不夠驍勇善戰,或者說他們在馬上的表現不夠好,真正的問題其實在於這些匈人們騎兵並不符合李牧的要求。

匈人騎兵心中從來就沒有什麼軍隊的概念,打起仗來一直以來都是亂糟糟的,跟著自家的將領就直接衝來衝去,瞎射一通然後瞎衝一波,蒙頭蒙腦的就把仗給打了,完全沒有什麼紀律性可言。

紀律性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東西,曆史上匈奴大帝國的開拓者冒頓單於就是因為用鳴鏑來訓練並且強化了匈奴騎兵們的紀律性,所以匈奴才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飛崛起並且最終成為一個能夠和漢帝國對抗的級大帝國。

但現在的匈奴不是曆史上冒頓的那些匈奴,李牧手中的這些匈人也不是冒頓手底下有組織有幾率的匈奴騎兵,想要將這樣一支亂糟糟的部隊給訓練出來,難度其實不小,至少現在李牧還沒有看到成功的希望。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牧並不覺得自己能夠憑依靠著剩下的一萬出頭的騎兵部隊就和王翦率領的十萬秦國大軍對抗。

更何況王翦這一次出兵肯定是已經知道要跟李牧對抗的,那麼隻要王翦不傻,就一定會對李牧的騎兵有所針對。

糟糕的是,由於李牧從來就沒有和王翦對壘過的經驗,也沒有王翦任何獨自領兵對抗騎兵的戰例可供參考,所以李牧對於王翦可能會采用什麼樣的戰術是一無所知的。

在這樣不能夠做到“知彼”的情況下貿貿然的去打一場敵眾我寡的戰爭,收獲的除了失敗兩個字之外一定不會再有其他的結果。

李牧十分平靜的作出了決定:“秦國人的部隊至少還有六天的時間才能夠到達這裏,所以說吾要求汝等在四天之內完成休整,並且盡可能的將這座城市之中的所有一切,包括財富、物資和人口統統都給帶走。等到第五天秦國人吾等就直接向北撤退回到朔方,將這座義渠城的空殼子留給秦國人吧。”

李牧的這番話一說出來,在場的所有趙國將軍們頓時就愣住了。

義渠勝瞪大了眼睛,忍不住開口說道:“大都督,我剛才沒有聽錯吧,我們要撤退?”

李牧看了義渠勝一眼,道:“不錯,如今秦國勢大,吾等當然要先撤退。等到回到朔方郡之中補充了兵馬和糧草之後,再見機行事便是。”

頓了一頓之後,李牧又用銳利無比的目光都掃了一眼在場的幾名將軍,沉聲說道:“怎麼,難道有人對本都督的決定有意見嗎?”

李牧的這一圈目光掃過去,所有人頓時都低下了頭,沒有任何一個人敢開口反駁。

說實話,在經曆了這麼一場又一場的勝利之後,李牧在邊騎軍團之中的聲望已經完全達到了頂峰,到了一個別人想都不敢想的地步,如果一定要找一個例子,那麼就好像是趙丹在趙國民眾之中的崇高聲望一樣。

在這樣的情況下,誰敢反對李牧的話,那不是活膩歪了嗎?

而且這樣的表現其實並不僅僅限於在趙**中,甚至於對於剛剛歸附的匈人所部八千騎兵也是如此。

除了李牧多年來打出來的聲望之外,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剛剛在攻克義渠城時的那個“震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