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偃旗息鼓(第二更)(1 / 2)

“真的要撤退?將軍,其實末將覺得或許還可以嚐試一下。”尉繚看上去顯然有些不甘心,道:“將軍剛剛派出去的隻不過是萬餘人的先頭部隊,這支先頭部隊即便失敗了,也並不能夠說明什麼。”

尉繚的頭已經再一次的被束了起來,能夠看得出來,如果有機會的話,這位秦軍的副將還希望自己能夠再度上陣,從趙國人那裏討回一些麵子。

沒有任何一個人喜歡失敗,對於尉繚這麼一個自視甚高的家夥來說更是如此。

王翦搖了搖頭,歎道:“這場戰鬥已經結束了,沒有再繼續打下去的必要了——至少今天不需要繼續打下去了。”

作為秦國之中的老牌軍功貴族家族王氏的一員,王翦可是完整的參加了從長平之戰到現在以來的幾乎每一次秦趙戰爭,對於秦國在這些年來的實力衰退有著十分直觀的理解。&1t;i>&1t;/i>

在長平之戰之中,秦軍損失了大量的有生部隊,這是世人所共知的事情。

但更加重要的是,那些受到損失最為嚴重的部隊往往都是秦軍的主力部隊,也就是秦軍的常備軍。

而在之後的每一次失敗,都會有大量的秦軍常備軍、尤其是常備軍的精銳部隊在戰爭之中大量的損耗。

道理其實也很簡單,精銳部隊通常情況下都會投入到最為激烈的戰場之中去對抗敵軍的精銳,所以死亡率自然也是最高的。

如果是在之前那些能夠打勝仗的年份裏,雖然秦軍會戰損一定的常備軍精銳,但是勝利一方的戰損是肯定比失敗一方要少的,加上打勝仗必然會導致一些普通的士兵像精英老兵進化,所以一仗仗打下來之後秦軍的精銳部隊不但沒有越打越少,反而會越打越多。&1t;i>&1t;/i>

這就是為什麼曆史上的秦國明明年年出征年年大戰,但是卻越來越強直至橫掃六國的奧秘所在。

但這種模式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失敗。

一次失敗其實沒有什麼,畢竟所有的精銳老兵不可能被一次大戰就消耗完畢,隻要擁有著足夠的精銳老兵作為底子,那麼過幾年之後就還有卷土重來的機會。

論起底子來說,秦國當時的底子無疑是非常雄厚的,即便是在輸掉了長平之戰後,仍舊足以和趙國並列為當時兩大級強國之一。

但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失敗仍舊不斷的接踵而至。

在不停的失敗之中,秦軍的精銳部隊和老兵們逐漸的損失殆盡,而新一代的新兵們由於缺乏勝利的磨礪,又完全無法成長起來。&1t;i>&1t;/i>

一個重來沒有打過勝仗的士兵,又怎麼可能知道如何去爭取和獲得勝利呢?

這就是失敗所帶來的惡性循環。

除此之外,秦軍還麵臨著另外一個問題。

在接連不斷的吃到敗仗之後,關中的兵源已經非常告急了。

眾所周知,秦軍之所以能夠在先前的曆次戰爭之中威震天下,靠的就是堅韌不拔的老秦人。

老秦人就是關中人。

在長平之戰時,六十萬秦軍之中足足有四十五萬關中男兒。

而現在,王翦麾下所率領的二十萬秦軍之中,隻有十萬不到的關中男子了!

這絕對是一個讓任何有識之士都感到觸目驚心的下降比例。&1t;i>&1t;/i>

所以看上去秦軍的數量這幾年來似乎一直都沒有太大的減少,但是王翦的心中卻非常的清楚,自己所率領的這支二十萬秦國大軍,和七年前的二十萬秦軍已經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的了,戰鬥力也完全不是一個等級上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