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冬季即將到來的時候,一個讓趙丹期盼已久的好消息終於傳來。
韓國人的最後據點,由韓太子安和韓軍殘部所駐守的宛城終於因為糧食不足,被廉頗所率領的趙軍給攻破了。
即便是攻破了城池,趙軍仍舊在宛城的大街小巷之中遭遇了激烈的抵抗。
這讓廉頗大為光火。
事實上不隻是廉頗,趙軍上上下下都對於這座城池有著極強的怨念。
於是宛城就遭了秧。
韓太子安以下的數千名韓國士兵統統被處死,趙軍大索全城,將城中所有成年男性盡數貶為奴隸,一部分押到北方的工廠去煉鐵,另外一部分則押到西北去建城。
但這其實並沒有讓趙軍滿意,甚至有不少趙軍將領要求進行屠城。
所謂的屠城,就是將高於車輪的城中男性統統殺光,女性和幼童貶為奴隸。
這個建議被廉頗十分果斷的拒絕了。
無論如何,宛城的陷落絕對是一件值得載入史冊的事情,因為它象征著韓國的徹底滅亡。
在宛城之戰結束後,原先的戰國七雄之中魏、燕、韓已經徹底的成為了曆史,趙國一統天下的道路上隻剩下秦、楚、齊三個國家。
在這一年的元旦節過後,迎來了今年第一場雪的龍台之中也展開了一場機密性極高的討論。
趙丹看著麵前的八位龍台重臣(龐煖因鎮守西北缺席),咳嗽一聲清了清嗓子,緩緩的開口說道:“今日召集諸卿前來,其實是為了一件事情。來年春天到來之際便是寡人再度發兵之時,諸卿以為究竟要選擇哪一個國家作為下一個目標呢?”
趙丹的話音一落,諸多大臣們的臉上就是神情各異。
平原君趙勝作為相邦,理所當然的第一個開口道:“大王,臣以為秦國應當是下一個目標。”
趙丹將目光投向了趙勝:“平原君,說說汝的理由。”
趙勝道:“縱觀如今三國,唯有秦國實力最強,而且又擁有關中這般富饒之地,正是適合攻伐的絕佳目標。拿下秦國之後,楚齊便不足為患也。”
“而且拿下秦國的話同樣也方便之後的伐楚之戰,到時候大王可以從邯鄲出一支主力部隊南下,同時從巴蜀出一支偏師沿長江東進,如此兩相配合,破楚之戰便容易許多。”
趙勝一口氣毫不停歇的將這些話說完,顯然是早就已經想好的。
趙丹聽完了趙勝的話,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但是並沒有馬上發表自己的意見。
還有其他人都沒開口呢。
在趙勝開口之後,接下來說話的就是廉頗了。
隻見這位剛剛班師回朝不久的老將軍聲若洪鍾的說道:“大王,臣以為齊國才是最為合適的目標。如今的齊國已經被趙國完全包圍了,大王若是攻伐齊國的話,那麼無論是楚國還是秦國想要出兵相助,都不能夠直接到達齊國的領土。”
“如此一來的話,大王隻需要派出兩支偏師來拖延秦楚兩國的腳步,而齊國又是現在三國之中疆域最小的那個國家,大王完全可以派主力用最短的時間將其攻滅,如此一來秦楚兩國甚至來不及采取什麼動作齊國就已經滅亡了,如此才是正道啊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