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的攻勢還在繼續。
在攻克了曆下之後,李牧率領著趙國大軍繼續前進,於四日之後抵達了另外一座齊國城池——高宛城之下。
從地圖上可以看得出來,高宛、狄、千乘、昌國、博昌、劇等小城猶如眾星拱月一般將臨淄給拱衛在其中。
也就是在這裏,李牧碰到了齊國相邦周奮所率領的二十萬齊軍。
在剛剛紮下不久的趙國大營之中,李牧和副將趙括並肩而立,注視著麵前不遠處的高宛城。
“二十萬?齊國哪來的這麼多人?”李牧哼了一聲,道:“以事先的了解來看,齊國能戰的技擊之士如今最多不過也就五萬人左右,這周奮不會是把能動的人都全拉了壯丁吧?”
趙括笑道:“正是如此,吾聽說周奮將所有能夠征發的成年男子統統都征發了起來,強行湊出了二十萬所謂技擊之士,就連春耕都不顧了。”
李牧的眉頭微微一揚,道:“這樣一來的話,今年齊國的饑荒應當是成為定局了。”
男性從來都是家庭和國家最主要的勞動力,缺少了男性在田間勞作,那麼以這個時代的效率來說,完全將所有的土地都播種上已經成為了一件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趙括嗤笑一聲,道:“想來周奮是覺得齊國連這個秋天都可能度不過去了,所以才出此絕命一博之策。”
李牧長出了一口氣,道:“吾常聞‘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如今這齊國之勢,正合哀兵之道,方能以曆下一隅之地而相抗吾軍如此之久。故此番決不可輕敵,若輕敵,則齊國或將重演即墨之勝也!”
即墨之戰,雖然並不是戰國時代最為激烈的戰爭,但絕對是戰國時代最為傳奇的戰爭之一,田單率領齊國人絕地反擊的故事已經過去了幾十年的時間,至今仍舊讓人津津樂道。
既然當年的齊國人能夠在那樣瀕臨絕境的情況下都可以奮起擊敗燕軍,安知今日之齊軍不會再度以弱勝強呢?
有了曆下之戰的經驗之後,李牧是絕對不會再犯下這樣輕敵的錯誤了。
“傳令下去,今明修整兩日,後日開始發動進攻!”
就在李牧打量著高宛城的時候,高宛城上的周奮也在打量著城外數裏的趙軍大營。
這位新任的齊國相邦仔細的打量了一番趙軍大營,然後忍不住歎了一口氣,對著身邊的匡梁說道:“吾觀趙軍之布營,嚴絲合縫也。其士卒行軍布陣之時,進退有序也。如此雄師,難怪可橫掃諸國,而竟無一國能與之相抗也。”
說起來很有意思的一點是,所有人都知道匡梁和後勝之間其實是有著密切聯係的,但是在周奮上位之後卻並沒有撤換掉匡梁,而是依舊將匡梁任命為這一次齊軍的副將。
當宮中下達任命的使者抵達匡梁府邸的時候,匡梁甚至都以為那是派來抓他的人,已經和老婆孩子交待起遺言了。
所以對於周奮,匡梁還是比較尊敬的,更何況周奮此人圍觀素來清廉,是齊國之中人人敬仰的對象,就連齊王建都頗為敬重。
正是有了這些名聲和人心的支持,所以即便在後勝權勢最為強大的時候,後勝也不敢對周奮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