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三章 趙國內部的分歧(第四更)(2 / 2)

雖然說趙國官府通常也是會給予一定的撫恤,但是撫恤通常隻不過是一些金錢,能夠撐得一時,但是卻難以長久。

隻有獲得足夠的土地,才能夠為這些孤兒寡母們獲取更多的活命資本。

李牧沉默半晌,突然開口說道:“汝應該知道,那些戰死的人大部分都是匈人。”

匈人,也就是投降了趙國的匈奴人。

在趙國軍隊、乃至是整個趙國的內部,對於林胡、樓煩、義渠、匈人等這些北方的胡人們應該如何處置,它的爭議聲一直都是有的。

其中的一派的主張簡單來說,那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覺得這些胡人根本就不是華夏族的成員,所以趙國不應該去接納他們,而是應該奴役他們。

具體的說,就好像當年周朝開國的“國人”和“野人”之分一樣,把這些胡人看做是和那些不遵周朝王化的“野人”一般,可以讓他們來當苦役、當奴隸、當下級士兵等等,但——就是不能夠當做趙國人。

這一派也是如今趙國政壇之中的主流呼聲,尤其在軍方之中大有市場,像廉頗、趙括等人都是這種觀點的支持者。

而另外一派的主張則正好相反,他們認為騎兵在未來的戰爭之中將會憑借著超高的機動性和靈活性成為主角,而在馬背上生長的胡人們正好是趙國騎兵的最好人選。

如果僅僅是想要依靠奴役的話是不可能讓胡人忠心效命的,隻有給予胡人們真正的趙國人身份,讓胡人們感受到趙國文化的熏陶,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承認自己是一個趙國人,這樣他們為了趙國去戰鬥的時候自然也就會拚盡全力了。

另外一個十分有利的觀點則在於,趙國的前身晉國在擴張的時候,就消滅了許多盤踞在太行山之中的蠻族國家,這些蠻族國家的子民和士兵們後來都融入了晉國,為晉國的霸業添磚加瓦。

既然晉國能夠將太行山之中的蠻族同化,那麼趙國為何就不能夠將這些北方的胡人同化呢?

當年周朝初建分封一千諸侯的時候,整個中原大地都是野人們的天下。千年之後野人們早已不見蹤影,剩下的隻有七大周朝諸侯。

這樣的事情,難道不證明了周朝的製度其實是可以有效的對其進行同化的嗎?趙國作為周朝諸侯的集大成者,自然也是能夠做到這一點的。

持這一派觀點的人並不多,李牧則是其中一位。

讓李牧奇怪的其實是一點,那就是他知道自己麵前的這個何華,其實是很討厭胡人、尤其是非常討厭匈奴人的。

當年何華知道自己被分配到匈人的地盤上的時候,還特地來找過李牧,希望能夠讓李牧給他換一個地方,隻不過沒有成功罷了。

所以李牧是真的很想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才會讓一個如此討厭匈人的家夥在這段時間裏改變了立場,成為了一個想要回護自己匈人士兵的妻兒之人。

https://8./book/32088/25131199.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