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城。
盛夏時節。
如今的邯鄲,已經是整個中原之中最大、最熱鬧的城市,人潮熙熙攘攘,一片繁華之極的景象。
雖然已經是下午時分,距離關閉城門不過隻有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了,但是在邯鄲南門的道路上依舊是人來人往,絲毫沒有任何停歇的跡象。
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除了那些行色匆匆的黔首之外,大部分做士人打扮的男子都是頭戴貂蟬冠,身穿身穿短袖宰衣,下身則是一件緊身長褲,腳下踏著皮靴,看上去一個個頗為精神利落。
如果偶爾碰到那些身著寬袍大袖的人,那麼這些穿著胡服的士子們就會刻意昂首挺胸的走過對方的麵前,然後輕輕的哼一聲表達出自己心中的藐視。
“哼,此人不穿胡服,一定非我趙人,而是來自那些被征服的下等之國國民!”
雖然在趙丹的心中,所有的戰國七雄統統都是華夏族人,但是很顯然除了趙丹之外,這個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並不這麼想。
驕傲的趙國人既然已經是勝利者,那麼理所當然的就有了藐視其他諸國被征服子民的底氣,而由於軍功爵製度的存在,趙國本土的這些子民們無論是田地還是財富平均來說都比被征服之國的子民們要強上許多,這就更給了趙國本土人自信。
事實上,隨著趙國征服的不斷進行,許多來自趙國的習俗已經開始朝著其他各國滲透。
就比如說在如今被趙國征服的各國領土之中,許多原先的各國官員為了向新王表示忠誠,一個個都爭先恐後的穿上了胡服,而正所謂上行下效,領導們這麼一穿下麵的人自然也就都穿上了胡服。
以至於臨淄之中某位儒家學者發出了極為無奈的感慨:“歸趙不過一年,則滿城胡服,望之不似臨淄,竟似親臨邯鄲也!”
不僅僅是趙國的服裝,還有趙國的文字和語言,包括趙國的各項製度規章等等,也開始在各國之中推行。
簡單的說,其實就是史記之中所說的,秦始皇做過的那個“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
“趙政,汝過來。”趙丹微笑著站在原地,朝著不遠處的一名十歲的小少年招手。
小趙政顯然有些害怕,但是還是鼓起勇氣朝著趙丹走了過來,規規矩矩的朝著趙丹行了一禮:“趙政見過大王。”
趙丹仔細的打量著麵前的孩子,發現或許是因為在孤兒營之中長大的關係,趙政一張尚且十分稚嫩的臉龐上已經有了幾分同齡人所不具備的堅毅和早熟,但是也就僅此而已了。
趙丹擺出一份和善的君王表情一邊和趙政答話,一邊卻在心中暗暗轉著念頭:“怎麼看……都不像是那種暴君嘛!”
趙丹隨意的詢問了趙政一些問題,發現這趙政的確是才思敏捷記憶力過人,稱為神童的話完全就是綽綽有餘了。
“果然天賦這種東西,即便是改變了身份還是存在的啊。”趙丹心中暗暗稱讚,忍不住拍了拍小趙政的肩膀,笑道:“汝很不錯,好好努力,寡人相信汝以後一定會成為一名出色的大臣。”
聽到了趙丹的這句話,就站在趙丹身邊的趙國二公子趙偃不免就有些驚訝。
趙政可是趙偃的伴讀,就是跟在趙偃的身邊陪著趙偃一起讀書的那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