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劇辛一下子就愣住了。
龐煖嘿嘿一笑,道:“劇卿莫要忘了,這堂堂華夏之大,可不是隻有魏國和吳國才臨海近江啊。”
就在龐煖說話的時候,一支船隊正在上百裏之外的東海之上浩浩蕩蕩的向前行駛著。
相較於魏、吳、楚等國而言,齊國位於三麵環海的山東半島,水軍的活動範圍主要是在海上。
齊國的水師是很強大的,在春秋末期,當時的霸主吳王夫差曾經命吳國水師北方伐齊,在現在的黃海流域上和齊國水師一場大戰,以齊國勝利而告終。
一百多年過去了,齊國雖然已經滅亡,齊國水師也因為趙國滅齊一戰而損失慘重,但是依舊保留了一支相當客觀的力量。
眼下的以齊軍船隻為班底所組成的趙國水師船隊總計由一百五十四艘戰船組成,船隻大小不一名稱不同,有大翼、中翼、小翼、禿冒等等之分,排成了一個雁翼陣,在距離岸邊大約三四裏地的地方沿著海岸線乘風破浪不停向南,頗為壯觀。
這支船隊的旗艦是一艘“大翼”,也是這個時代之中最大的海上戰船之一。
《伍子胥戰法》說,“大翼一艘,廣丈六尺,長十二丈,容戰士二十六人,擢(手)五十人,舳艫(手)三人,操長鈞、矛、長斧各四,吏、仆、射長各一人,凡九十一人”。
大翼長23米、寬3.5米,可以載官兵和槳手90多人。依照齊國水師慣例,船中兵器有勁弩32張、箭3300支、輕重盔甲各32副。
這艘旗艦大翼分上下兩層,上層可見許多甲士或坐或臥在其中休息,而下層之中則有許多力士用力劃動著巨大的船槳,一隻隻船槳整齊劃一的劃開海麵,讓這艘船除了風力之外更添一股新力,能夠在海麵上以極快的速度不停前進著。
一名趙國將軍此刻就站在這艘大翼的甲板之上,目光熾熱的盯著南方那似乎永無止盡的海岸線。
一陣腳步聲響起,一名身著趙國軍官服飾、麵色和皮膚黧黑一看就是經常在海上討生活的男子走了過來,朝著趙國將軍恭敬行禮,用帶著濃厚齊地口音的趙國語言說道:“司馬尚將軍!”
統帥著這支水師的,正是趙國偏將司馬尚。
司馬尚,曾經在六國伐趙的上黨郡一戰中表現出色,被當時負責駐守上黨郡的郡尉劇辛賞識提拔,並推薦到了龐煖的麾下。
在龐煖麾下,司馬尚屢立戰功,一路逐級升到了偏將的位置。
在齊國覆滅之後不久,司馬尚被授予了一項特殊的任務,那就是他將成為趙國東萊水師(也就是原齊國水師)的指揮官。
從陸地到水師,這顯然並不是一個非常輕鬆的差事。
不過對於司馬尚這個出身於破落士人家庭的人來說,隻要能夠升遷,其他的問題都並不是問題。
經過了一段的適應之後,如今的司馬尚已經完全適應了這樣的生活。
由於在滅齊一戰中齊國人燒毀了大量船隻,所以司馬尚的麾下隻有一百五十艘船,由於並不是所有船隻都是大翼這樣的大型戰船,因此船隊之中滿打滿算也就隻有五千多不到六千人的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