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匈奴重騎兵(第一更)(1 / 2)

是的,匈奴人也有重騎兵。

其實這也是很好理解的事情,既然匈奴人屢次被趙國重騎兵給打敗,那麼肯定也會有想要組建一支重騎兵和趙國抗衡的心思。

這就是落後民族對先進民族的學習和模仿,縱觀曆史,就會發現這樣的事情其實還真的是一點都不少見。

就以戰國時代來說吧,魏國在戰國初年因為李悝變法而一躍成為霸主,獨霸中原近百年,然後各國就紛紛效仿,這才有了韓國申不害變法,秦國商鞅變法,楚國吳起變法,齊國鄒忌變法,趙國武靈王胡服騎射等等。

隻要有好處,那麼就從來不會缺少人跟風。老舊的製度在新生的利益麵前,有時候是真的沒有太大的抵抗力。

匈奴人想要組建重騎兵的考慮,早在第一次被具裝甲騎兵打敗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

但是很尷尬的問題在於,匈奴人其實並不缺少戰馬,可是卻缺少鐵器,而且冶煉技術也完全是一片空白。

毫不誇張的說,當時的匈奴人連一口鐵鍋都不知道怎麼冶煉出來。

事實上直到曆史上的後世幾百甚至上千年之後,來自草原的遊牧民們南下劫掠的時候,最喜歡的也是鐵鍋、茶葉、鹽巴這樣的生活必需品,隻有貴族們才會更加的喜歡金銀珠寶這些東西。

連鐵鍋都不會製造的國家,想要去做出像具裝甲騎兵那種全覆蓋式鋼鐵重甲,基本上就是癡人說夢了。

這種窘境一直持續了很多年,直到前兩年匈奴大舉西進來到西域之後,這種情況終於得到了改觀。

在西域之中,匈奴人憑借著一場場勝利俘獲了大量的奴隸,作為一個很有遠見卓識的大單於,烏維單於幾乎將所有能夠找到的工匠、尤其是鐵匠統統都抓了個幹淨。

除此之外,在和巴克特裏亞人的大戰之中,匈奴雖然最終铩羽而歸,但是匈奴人的兵鋒依舊肆虐了巴克特裏亞的東北部,同樣抓獲了大量巴克特裏亞地區的工匠。

也正是在這裏,烏維單於得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情報。

在這些巴克特裏亞工匠之中,有人能夠打造出夥伴騎兵的裝備!

夥伴騎兵,又稱夥友騎兵、馬其頓禁衛騎兵,是幾十年前那位赫赫有名、橫掃亞歐非三大洲的亞曆山大大帝麾下最為重要的騎兵精銳部隊。

在公元前331年的著名會戰“高加米拉會戰”之中,夥伴騎兵在亞曆山大大帝的英明指揮下擊敗了和自己齊名的斯泰基重騎兵,敲響了波斯帝國的喪鍾,並且以此戰而無可爭議的成為了當時的世界第一重騎兵!

亞曆山大大帝死後,他建立的帝國分崩離析,塞琉古就是其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國家,而作為塞琉古東部地區的巴克特裏亞則有大量當年隨軍工匠居住在這裏,即便已經過了幾十年的時間,但是這些工匠們的後代依舊保留著祖先的手藝,甚至還進行了一定的改進。

伴隨著一陣嘹亮的號角聲,沉重的馬蹄聲開始響起,一支重甲騎兵出現在了烏維單於的麵前。

和具裝甲騎兵所不同的是,這支重甲騎兵們的身上並沒有那麼多的重甲,而且他們的頭盔上也是露出了臉龐的,身上也僅僅是在一身比較重要的部位、比如說胸腹手臂這樣的地方有著重甲,其他的地方也仍舊是皮甲罷了。

再加上匈奴人的身材原本就相較中原人要顯得矮小一些,所以他們的手中全是清一色的西域彎刀,並沒有長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