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大結局(2 / 3)

而南下這個方向,趙丹決定交給寶刀未老的廉頗。

畢竟按照史書來看的話,廉頗是在公元前222年秦始皇滅趙的前幾年死去的,這麼一算的話,別看廉頗六十幾歲了,但人家至少還有二十年的命呢。

有了老而彌堅的廉頗,再輔以龐煖、劇辛等老將,絕對是穩妥無比。

退一步說,就算這些老將壽命不久,那目前還算是中生代的樂乘也可以負責這方麵,畢竟南方這邊不像西域有塞琉古或者孔雀王朝這樣的強國,主要是一些山裏的少數民族和小國罷了。

這種敵人,廉頗龐煖這樣級別的當世名將其實就是去放鬆筋骨罷了,樂乘的能力也絕對是輕鬆勝任。

除了陸地上的事情之外,海洋上的事情趙國也在有序的推進之中。

在滅掉了齊、魏、楚等國之後,趙國獲得了大批的造船工匠,如今趙丹將這些工匠集中在趙國琅琊城,準備讓他們打造出一支能夠出海的艦隊,艦隊的首腦便是曆史上那位李牧的副將,如今的趙國水師指揮官司馬尚。

短期來說,趙丹希望十年內趙國的艦隊能夠登陸ri本列島,掌控ri本的礦產資源,尤其是銅礦和銀礦。

二十年內,趙丹希望趙國的艦隊能夠南下到香料群島,也就是後世的印度尼西亞。

三十年內,趙丹希望趙國的艦隊能夠抵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

五十年內,趙丹希望趙國的艦隊能夠繞過好望角,抵達大西洋的非洲西海岸,甚至抵達歐洲西部的利比裏亞半島,進入地中海之中。

七十到一百年內,趙丹希望趙國的艦隊能夠登陸美洲。

一百五十年內,趙丹希望趙國的艦隊能夠完成環球航行。

聽起來似乎太久遠了一些,但是有鑒於現在還是公元前兩百年,比曆史上哥倫布麥哲倫等人的大航海時代要早了至少一千六百年,加上如今中原大地由於千年戰亂而產生的這麼一個地多人少的狀況,所以趙丹一點都不著急。

等到趙國人口大爆炸的時候,正好趙國的對外航海事業也就到達了一個高峰期,那個時候,中原大地上過剩的人口就可以用移民征服者的方式,不停的向全世界新開拓的殖民地進行輸出了。

在最理想的情況下,整個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甚至可能會完全成為趙國的殖民地,而對西亞和歐洲的征服,則是趙國未來陸地軍事擴張的目標。

當然,持續的對外征服會不會讓趙國分裂成類似於蒙古那樣的四大汗國,又或者出現像美國從英國殖民地而獨立這樣的事情,其實說實話……

等到需要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趙丹早都涼涼啦,一個死人還管那麼多?想管也管不來啊。

再說了,如果全世界都被華夏給征服了,那麼在“全世界都是華夏人,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的這麼一個情況下,趙國是否強盛甚至是趙氏皇族是否依舊存在,又有什麼要緊的呢?

反正趙丹才是那個奠定了華夏千秋萬世偉業的奠基者,是注定要載入史冊、受到萬世君王香火祭祀的人!

說起來,趙丹準備以一個“神諭”的方式,將自己腦海之中所有關於後世的記憶統統記載下來,並且讓未來的趙國皇帝代代相傳。

有了這麼一份號稱來自上天的神諭書,再加上裏麵必定會實現的諸多關於未來的描述,趙丹覺得自己的繼承人們隻要不是腦袋被踢了,應該是不會作出像明朝中後期以及清朝那種禁海、閉關鎖國的蠢事,更不會停止趙國的對外擴張。

這就夠了。

公元前248年6月初一,趙丹在趙國群臣、諸子百家、各地趙國子民代表、乃至於諸多邊境小國、部落等使臣們的見證下,正式登臨泰山,舉行了隆重無比的封禪大典。

也就是在封禪大典之上,趙丹宣布將年號改為“一統”,並命趙國曆官修改曆法,並將這部命名為華夏曆的新曆法頒布天下,從此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