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京都篇 第220章 佛說人生(1 / 2)

“小應,你真的真的不進去?”這是淩和第三次問這個問題了。

應想想看她不能苟同的樣子,有些好笑,也佯裝慎重再慎重的點頭,“不去。”

淩和長歎一聲,“那好吧,你在外麵等我一會兒,我進去了。”說完就轉身跟著眾人進了一處禪房。

應想想看著她的背影,笑了笑。越跟淩和接觸,就越覺得她有些方麵很像蘇漫。不過,就剛剛來看,還是很不同的,因為要是蘇漫的話,她定會再來一個熱淚盈眶。想起他們曾經的一次對白,也是蘇漫,非要拉她去逛佛山,應想想也不進去。前麵的對白跟方才淩和的差不多,就是後麵有所改變。

“小七,我進去了哦?”

“小七七,我真的進去了哦?”

“小小七,我真的真的進去了哦?”

“應小七,我恨你!哼!”這才是她的最後一句話,說完就大步踏進佛堂,雄赳赳,氣昂昂。

應想想回憶到這兒,啞然失笑。

應想想沒料到,這裏竟也是信佛的,想到中國古代唐朝時興盛的佛法,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推崇至極點。於是斂聚百姓錢財,大肆修建佛堂寺廟,就連皇室都個個吃齋念佛,國將不國,民將不民。佛教興盛到極致的時候就更是民不聊生。為此,應想想每每讀到那一段曆史的時候,都對“佛”之一字沒有什麼好印象。她隻是一個小市民,沒有憂國憂民的情懷,所以也不會像憤青那樣痛心疾首或是深惡痛絕。不過,因為她是生活科學技術時代的人,所以,她也確實是不信佛。當然也不是特別反感,正所謂,佛,你可不信,但不可不敬。因而,她對於中國現代那些信教的人也沒什麼異樣情緒,不會覺得他們無知或是愚昧什麼的,這也是她現在會陪淩和出現在此的原因。

正所謂禪房花木深。應想想沿著幽幽的小道隨意踱步,看四處的景物,覺得頗有幾分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味道,心境倒也添了幾分愜意。

“公子,留步!”應想想逛得差不多了,前麵是拐角處,尋思著淩和也差不多應該出來了,就不打算再逛下去,正欲轉身沿原路返回,一個聲音,卻生生讓她頓住了腳步。

應想想回身,那是一個老者,或者說是一個佛者禪者更合適,本著尊老的原則,應想想微俯身,盈盈一拜:“師傅可是在叫我?”

老者微點頭,手上的念珠不停滾動,他曆經滄桑的深邃眼眸深深凝著應想想,“公子很是麵生。”

應想想笑了笑,她是第一次來,他又怎會不麵生?不過,她並沒有說出這句話,隻是微微點頭,並不作答。

那老者閉上眼,“阿彌陀佛,我佛慈悲。公子,勿戀凡塵俗事,從哪裏來回哪裏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