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之前,人類對地外文明的探索,首先是滿足一種好奇。
對於一件未知的事物,我們總是會想方設法去揭開它神秘的麵紗。人類相對於浩瀚的宇宙來說,顯得那麼的渺小。所以,對地外文明的探索在某種程度上,其實也算是對人類文明本身探索的一個過程。
除了滿足好奇心以外,探索地外文明還將對人類的發展提供許多便利:
1、如果我們可以發現了更加先進的文明,那麼顯然可以為人類文明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借鑒模式,從而讓我們的發展進程少走很多彎路;
2、人口的持續飛速增長,已經使地球越來越難以支持龐大的能源消耗,生態環境等問題也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健康生活。即使地球不存在危機,也許也會有一那麼天,地球變得不再適合居住,探索地外文明,就將是我們開展星際移民的必由之路,或許我們還會得到地外文明的協助。
雖然,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人類也一直想要在外太空找到智慧生命,並希望與之交流溝通,互惠互利。但是,也有很多著名的科學家卻主張地球文明最好不要主動與外星人接觸,不應主動尋找她們,甚至應盡一切努力避免與她們接觸。
多數人認為,和地球文明一樣,高級外星人也一樣會有征服並向所有他們可以到達的星球殖民的念頭。所以,段位比我們更強大的外星人很可能將地球資源洗劫一空,然後揚長而去,人類主動尋求與她們接觸“有些太冒險”。
這與克裏斯托弗·哥倫布當年踏足美洲大陸類似,哥倫布的到來對當地印第安人來說豈止不是什麼好事,簡直就是一場劫難。
而在當下,正值地球文明生死存亡之秋也,人類對地外文明的探索卻變成了一項迫在眉睫的工作。
早在一個世紀前,就已經有大量的科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討論過我們與宇宙文明之間交流的可能性。
與人類個體之間的交流,國家與國家或者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溝通相比較,不同宇宙文明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至少需要跨越種族、超遠距離以及科技水平差異等巨大屏障。
所以,這必然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而不能將其粗略地,簡單地劃分為善意還是惡意,或者戰爭還是和平的範疇。
原晧宸也曾經揣摩過這個問題。
在他看來,不同的宇宙文明之間的接觸,未必都是你死我亡,成王敗寇的局麵。
至少,造物主文明世界裏的外星博士就給了原晧宸很大的信心。
“在這浩瀚的宇宙中,我們實在是太孤獨了。所以,我的科學團隊希望在離開這個恒星係之前,能夠點亮附近宜居行星的生命火種......”
從外星博士的言談之中,原晧宸就可以體會到他對其他文明生物的善意。
確實,當生存資源有限,或者兩個宇宙文明的發展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或者競爭關係時,最後走向戰爭是她們的必由之路。這就有點像千年之前,地球上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連綿不斷,無休無止的爭鬥一般。
但是,當一個宇宙文明發展到極高的階段,或許她們早已經不再為文明持續發展的基礎而發愁。在這種情況下,除非這個文明本性就殘暴嗜殺,不然很難理解她們一定要去欺淩另一個弱小宇宙文明的理由。
就像一個富豪,即使他不願意為一個乞丐慷慨解囊,但也肯定不會去搶乞丐碗裏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