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奇異的生物(1 / 2)

一陣持續了將近三天的狂風終於漸漸趨於平緩。

這一片礫石堆裏,最後殘存的一些沙粒和粉塵也都被強勁的風吹得一幹二淨了。

放眼望去,隻有成片的礫石覆蓋在地麵上,綿延接天,別有一番景象。

在這塊麵積稍小的綠洲裏,眾多不知名的綠色植物剛剛經受過狂風的摧殘,此刻正東倒西歪地趟在地麵上。

忽然,一片原本躺倒的植物被向上推開,並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響。

“@#¥,@#¥%#*(......”

一個外觀奇異的生物從地底下探出身來。

“......&##*,(#¥@!......”

另外一陣聲響之後,一個體型稍小一些的同類型奇異生物也冒了出來。

從外觀上看,這兩個奇異生物體色很淺,高度還不到1米,沒有四肢,但是有至少六對靈活且狹長的觸須。

在靠近身軀的頂端,TA們也擁有一個類似“眼睛”的光線感受器官。但是“眼睛”看上去很小,而且沒有眼皮結構,無法閉合。

TA們似乎很不適應明亮的光線,一隻觸須正遮擋在“眼睛”前麵。

TA們擁有光線感受器官的同時卻害怕明亮的光線,這確實是一種很矛盾的現象。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宇宙之中所有生命體的進化,尤其是智慧生命體的進化必然會遵循相應的規則,並受到生存環境的影響。

TA們看上去顯然不同於地球上的任何一種生命體,但是,卻仍然在地球生命結構形式所能理解的範疇之內。

能夠在另外一顆類地行星上,發現與地球生命相似的生命體,這必然不會隻是巧合這麼簡單!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提出關於生命起源的新認識:生命是宇宙必需的,在任何類地行星上,生命幾乎注定會產生,但生命的形態也許與人類完全不同。

在宇宙中,可能存在不同機製的生命體。

如果,在一個星球之上,某種生命機製在競爭中勝出,最後成為該星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祖先。那麼即使該星球上的生命看上去千差萬別,但是他們基本的生命機製卻是完全一樣的。

從分子意義上說,地球上的生命是非常單調的。它們都有相同的基本結構單位。

比如,所有的細胞生物都用相同的四種核苷酸來組成遺傳物質(DNA,即脫氧核糖核酸),都有由20種氨基酸組成在生命活動中起關鍵作用的蛋白質,都有類似的細胞膜組成(磷脂),都使用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澱粉等)和脂肪作為能源和儲存能量的物質。

也就是說,從最簡單到最複雜的生物,所用的“建築材料”都相同,或者說基本的“零件”都相同。就像有限的幾種積木可以搭建出無限多種結構一樣,有限種類的“生物積木”也可以組建成地球上數以千萬計的生物。

所謂“進食”,就是“拆”別的生物的“零件”或“積木”,來構建我們自己的身體。

所以,一種動物可以吃植物(草食類動物),也可以吃別的動物(肉食類動物)。植物也可以吃植物(如菟絲子)甚至動物(如捕蠅草)。細菌,真菌和黴菌“吃”死亡了的動物和植物,但也吃活的生物。比如,腳氣和體癬就是真菌吃活人;肺結核,感染化膿和敗血病是細菌吃活人。就連病毒,都是用我們身體細胞裏麵的“零件”來建造新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