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地下城市(1 / 2)

半人馬座阿爾法星bb1,即原晧宸等人口中的沙之星。

是地外文明項目組在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係內發現的第二顆恒星。

它處在半人馬座阿爾法b恒星的宜居地帶,體積是地球的308%,質量則大約是地球的2.6倍。

雖然沙之星上確實存在液態水,而且它的體積要比地球大得多,但是整個星球實際的水資源儲量卻隻有地球的二十分之一。

所以,沙之星上並不存在海洋,隻有眾多星羅棋布在星球上的綠洲或者小湖泊。

沙之星上大部分的液態水都以地下水的形式存在。

原晧宸之前就已經計算過:在半人馬阿爾法雙星係統中,當行星運行軌道長半軸距離恒星不足兩個天文單位(約3億公裏)時,一顆類似地球的行星可能在宜居軌道上存在10億年時間。

沙之星的質量雖然比地球大,但是它的繞行軌道隻有1個天文單位左右。綜合考慮,它還會在宜居帶上存在8億年以上,隻是越到後期,它的表麵溫度會越來越低。

說起來,這確實是一個很不可思議的現象。

我們可以這樣設身處地的去想:如果當年後羿最終隻射下了8個太陽,那麼太陽係內就會呈現出兩個太陽的奇異景象。

這對於地球來說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由於兩個太陽所組成的雙星重力係統影響,木星(距太陽5.20天文單位)、土星(距太陽9.54天文單位)、天王星(距太陽19.22天文單位)、海王星(距太陽30.06天文單位)的繞行軌道因為距離原有太陽較遠,太陽的引力對它們無法產生絕對的統治力。

所以,用不了多久(幾千年到幾百萬年),它們四個就會在兩個太陽的引力爭鬥下被先後拋出太陽係外,成為浪跡天涯的孤兒。

水星(0.38天文單位)由於距離太陽很近,所以它將永遠被太陽統治且無法剝離。

剩下的金星(0.72天文單位)、地球(1天文單位)、火星(1.52天文單位)則處在原太陽引力統治的邊緣區域,它們有有可能會被雙星引力係統慢慢拽出來,並漸漸遠離原太陽。

火星或許會在幾千萬~幾億年的時間範圍內被拋棄,地球和金星被拋棄的時間就會長得多,可能長達幾十億年(不考慮恒星毀滅的因素)。

所以,沙之星和糞之星目前正處在慢慢被雙星引力向外拖拽的過程中,或許在幾億或者幾十億年之後,它們也將在原有的繞行軌道上消失不見。

之所以沙之星上氣候如此幹燥,究其原因也與其軌道由內向外的遷移產生的影響有關

沙星的地表,依舊是那麼的荒蕪,除了鋪天蓋地的礫石,就隻有遮天蔽日的狂沙,隻有臨近各個綠洲的邊緣,才能漸漸發現些許生機。

但是,如果能夠將視線移到幾十公裏深甚至幾百公裏深的地表之下,便會發現在這個星球的地底世界竟然別有洞天!

那塊麵積稍小的綠洲中間,幽靜地躺一灣淡藍色的湖水,沿著湖水一直往下滲透約35公裏的深度,便會發現一個完全幽暗的地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