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向都塔爾黑洞開進(1 / 2)

銀河係,都塔爾星域(天鵝座)。

在執行隱藏者計劃的人類艦隊離開都塔爾星域指揮中心後的第5年,遠征軍艦隊終於獲得授權,並準備前往都塔爾黑洞,即天鵝座X-1。

星域指揮中心距離都塔爾黑洞還有21光年,滿打滿算,再有三年的時間,人類遠征軍就能抵達本次征途的最終目的地。

“終於要一睹黑洞之真容了......”

原晧宸當然知道,在這浩渺的宇宙之中,都塔爾黑洞實在隻是一個迷你的小咖。

那些存在於宇宙邊緣的數十億倍太陽質量的龐大黑洞——類星體,她們正不斷地吞噬著大量的星際氣體,並以之為食物。

也正因為這樣,人類才得以察覺到她們的存在:巨量被抓捕的氣體散發出的光子,在被超級黑洞吸入和粉碎的吸引力下,穿越經過了整個宇宙,一直到達處於宇宙內層的人類的望遠鏡中。

這一觀察宇宙邊緣的過程,就好像讓人們的視線回到了過去。

這些遙遠的古老類星體(超級黑洞)就像是大爆炸後不到十億年期間誕生的天體在嬰兒階段的照片。確切的說,這些超級黑洞更像是當初年輕宇宙中誕生的怪物嬰兒。

相比之下,都塔爾黑洞以及絕大多數銀河係內的小型黑洞,都算不上嬰兒,至多隻是一顆種子或者生殖細胞。也幸虧如此,人類文明才有勇氣去覬覦她們的力量。

“宇宙邊緣那些早期的黑洞是如何成長到如此恐怖的體量!?”原晧宸一路上思索著,或許有機會可以請教暗能文明的科學家。

這是一個長期困擾著人類文明的問題,因為根本沒有人親眼見過宇宙中的黑洞,更不要奢談見證這種宇宙終極天體的成長曆程。

通常情況下,黑洞形成於大質量的恒星爆炸。沒有核心的核反應堆無法抵抗重力,導致恒星的崩潰,大部分的元素向外拋散形成一個超新星,剩餘的物質就形成了一個大質量的黑洞。

原晧宸在離開晧日星係之後,就曾經組織建立了一套黑洞演化的數據模型,並希望以此進行相關的模擬計算和研究。

但是,原晧宸很快就發現了,他建立的這一套模型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模型中的黑洞並不真實,包括黑洞內部奇點狀態在內的所有數據都是根據人造微型黑洞換算出來的,並不準確,所以無效。

如今,他早已明白,隻有親自接近黑洞,甚至要通過高維度空間,想辦法獲得黑洞內部的有效數據,這才能夠真正了解黑洞的運轉模式,並解決由此衍生而出的眾多科學課題。

一言以蔽之,人類黑洞科技當下的屏障在於沒有一個真實的研究對象,光靠豐富的想象力,無異於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

同一時間,在銀河係的另一個方向。

那裏是人類文明命名為南河三的恒星係統,距離太陽係尚有11.46光年。

南河三,也被稱為小犬座α星,是小犬座中的一等亮星,是地球時代全天第八亮星。也是“冬季大三角”之一。

她是一顆美麗的,黃白色的明星,視星等0.38等,絕對星等2.64等,距離曾經的地球大約11.44光年,比天狼星稍遠一些,它的光度大約為太陽的7倍,表麵溫度大約為6510℃。因為在光譜中南河三比其他同類的恒星亮,所以有科學家將他歸類為次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