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白洞誘發(1 / 2)

在本次黑洞武器實驗中,最先發射向小行星帶的是一顆受到四維空間束縛的微型黑洞。 .更新最快

隨後,黑洞被從四維空間投擲向三維空間。事實上,這微型黑洞就像一顆種子一樣被送到了小行星帶。

脫離了高緯度空間的束縛,微型黑洞就開始迅速成長,貪婪地吞噬周邊的星際物質。

“小型黑洞武器的真正威能並不在於前期的吞噬,而在於後期的反轉爆發!”

原宸如是評價道:“小型黑洞吞噬得越多,後期反轉爆發的威能就越強。”

根據原宸搭建的黑洞理論模型的模擬,黑洞生命末期可能變成“白洞”,白洞的行為表現與黑洞完全不同,她不再吸收所有鄰近物質,而是噴射出所有捕獲的物質。

白洞將噴射黑洞吞噬的所有物質,原宸認為,黑洞過渡為白洞的轉換是從黑洞形成階段就開始出現的,但是由於引力膨脹時空,觀測者從外部看到的黑洞會持續數十億甚至數萬億年。

如果原宸的理論是正確的,黑洞作為一個發展終極,必然引致另一個終極,就是白洞。其實,宇宙大爆炸及膨脹的論中,早就涉及到了原初火球的奇點問題。

高能量超密物質的發現,描述了黑洞存在的可能,自然也顯示了白洞存在的可能。如果宇宙物質按不同的路徑和時間走到終極,那麼也可能按不同的時間和路徑回到原點。

“流入黑洞的物質命運究竟會如何?”人工智能瓦力的聲音在原宸的耳邊響起,“是永遠累積在無窮小的奇點中,直到宇宙毀滅,還是在另一個宇宙噴湧出來呢?”

人類文明的科學體係,已經對引力場和黑洞理論較為熟悉,從恒星、星係演化為黑洞早已經有成熟的理論可循,但白洞靠什麼來觸發,卻依舊是較為模糊的概念。

但是,無論如何宇宙至少觸發過一次白洞爆發,所以白洞的研究與宇宙起源的研究還有著更密切的關聯。

事實上,這也是原宸第一次觀察到白洞的噴發,雖然她僅僅隻是一個微型的白洞。

與數據模型相似,在這次白洞噴發的時候,外部觀測者可以探測到藍移所致的不同輻射源的頻譜。白洞向外爆發的時間極短,這一瞬的過程當然很難進行觀測研究,但白洞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卻是可以計算的。這會兒,科學團隊和大量的計算機正在運算著相關的數據。

“剛才,我們觀測到的爆炸光譜的最大特征,是最初以高能輻射為主體,隨後就顯示出低能輻射。按照理論模型,輻射若是由白洞產生,這現象就很自然了,輻射能愈高,藍移也愈大,所以最初可見光也都移到紫外區了。”原宸繼續簡要描述著,“此外,白洞內產生的輻射可能包含有黑體輻射(微波以下噪音)、自由輻射(帶電粒子間相互作用產生)、同步輻射(帶電粒子在強磁中通過而產生)等不同形態。”

“從量子引力論的角度思考,黑洞中心物質密度達到一定值時就變得不可壓縮。也就是說,繼續擠壓會使得時空的纖維圈產生一個向外的壓力,發生量子反彈一場會破壞整個黑洞的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