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曉艦隊抵達恒星失落之地後的第8年,連接希望恒星係的空間隧道成功建立並貫穿。至此以後,恒星失落之地再次成為了希望恒星係統的重要附屬星係,並承擔著交通樞紐的重要任務。
按照設計,往返於希望恒星係的空間隧道每隔200小時會完成一次充能循環,並開啟一次。每逢開啟時候,便有數以萬計的飛船往來穿梭於兩個星係之間。
因為空間隧道的存在,原本31光年的漫長距離瞬間被縮地成寸,兩個獨立的星係儼然融合成為一個整體。
破曉艦隊抵達恒星失落之地後的第10年,由原晧宸領導的新世界正式接納了蓋亞特聯盟和古德聯盟。由此,新世界超過50%的星域再次回歸到最正統的人類文明聯邦勢力的懷抱之中。
破曉艦隊抵達恒星失落之地後的第11年,阿蘭特聯邦和西特斯聯邦向希望恒星係派出代表。提出和平過渡政權,部分保留原貴族權益的協調方案。
當然,這一提案立刻就被原晧宸毫不猶豫地否決。拒絕的理由很簡單,也很直接,因為新世界不需要特權階級。
當所提方案被拒之後,阿蘭特聯邦和西特斯聯邦或許仍舊自視甚高,便迅速集結了兩大聯邦的軍事力量,妄圖與破曉艦隊抗衡周旋,以期待爭取更多的權益。
當然,應該是掌權者實在不舍得放棄握在手中的利益,吐出吃在口中的肥肉,這才妄想著最後搏一把大的。對這些權貴來說,大不了戰敗了跑路,反正對他們來說,失去權利的結果並不比逃亡好多少。
於是,在一年之後,俞飛鴻率領破曉艦隊率先前往離希望星係最近的阿蘭特聯邦。並對三大聯邦的聯軍(除了阿蘭特聯邦和西特斯聯邦以外,還有從希望恒星係逃亡的聯邦皇家護衛艦隊夾雜其中)下達了最後通牒。
戰鬥的結局是不言而喻的,即使聯軍擁有了原五大聯邦中超過一半以上的軍事力量--戰艦總數超過了20000艘,但是,僅僅在戰爭的初始,他們就立即意識到,戰艦的數量真的隻是一個無謂的數字而已。
在進一步提升戰力的破曉艦隊麵色,無論怎樣堆砌戰艦的數量,也僅僅隻是延長屠殺的時間而已。
......
兩軍交戰之處位於阿蘭特星係的邊緣地帶,距離星係核心位置大約1.1光年,是一處類似於太陽係奧爾特雲的存在。該區域是包圍著恒星阿蘭特的球體雲團,內部遊離著數量眾多的彗星和小行星。與太陽係的情況相同,這裏是大約60億年前形成阿蘭特星係後所殘餘的物質。
當破曉艦隊接近阿蘭特星係的時候,就在第一時間發現了早已嚴陣以待的敵方聯合艦隊。
“飛鴻,我們是否發動突襲?”
破曉艦隊副指揮盧勇平很清楚,以艦隊的實力為基礎,他們的戰略方針有很大的選擇空間。破曉艦隊既可以猛撲上去,也可以穩紮穩打,甚至可以直接繞過敵艦群,深入阿蘭特星係內部直搗黃龍。不過,破曉艦隊的目的是卸掉敵人的爪牙,而不是破壞星係內部,打壓非軍事人員。所以,接下來雙方的戰鬥將不可避免。
“不必了,我想再給他們一次選擇的機會。”俞飛鴻神色冷峻地回答。
“那好吧。”盧勇平對俞飛鴻的決定並不感到意外,他沒有多說,隻是麻溜地轉身去安排具體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