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狼來了?(1 / 2)

你能想象,連JiNv都出來助威麼?

所以,有些人,是因為生活所迫才不得已活成自己不想看到的樣子。

尤其在這個年代,生活尤其不易。

這個時代的人民哪,真的是困苦。但是在困苦中,他們還是有所堅持,雖然在後人看來有錯有對。

但這才是生活,不是麼?

你永遠也不知道驚喜和意外哪個先來。

方凱倒是和肖途有過挺久的接觸,不然你以為那十幾點好感度怎麼刷的啊。

一個前衛,知識又淵博,還屢屢匿名發表愛國文章,又和自己誌趣相投,誰不想和他做朋友啊。

肖途之所以知道方凱發表過文章,全拜方敏所賜。有句話怎麼來著?女兒家外向?

......

方凱出家門之後坐上人力車,去往學校。

在這裏就要一下這時期的課程設置情況了。

其實作為咱們現代人,沒有體會過當年文化變革時期的痛苦,也不知道當初的激蕩。

中華大地的開放,是被迫的,很多的變革都是被槍炮打開的。

著名的戊戌變法,不就是一個真實的案例麼?雖然是知識分子想要做出改變,但背後的驅動力,仍然是被迫的。

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勢力,雖然喊出祖宗之法不可變,戊戌變法前期可是在他們的暗許之下才愈演愈烈的。

後來之所以瘋狂反撲,隻是因為觸及到了他們的痛點,自己的統治地位受到了嚴重的挑釁,權力和利益的爭奪才是他們口號的來源。

其實他們也是變聊,慈禧太後等一批人更是做著師夷長技以製夷的美夢。

畢竟站在權力巔峰那麼多年,還別,他們的手段還是比較高超的,有過一些精彩操作,比如鐵路!

但他們還是低估了時代洪流的偉力。

在時代洪流的碾壓下,一切反對派,都是紙老虎!

(這隻是舉一個粗淺的例子,作者君也不是很了解其中的變革。是為了劇情需要啊,求各位大佬別上牆打臉。)

教育就不太一樣,很大程度上這是一個從下而上的過程。

僵化的製度,還在以四書五經等務虛性書本為主要內容時,廣大學子及老師的不滿可想而知。

因為學之無用啊,尤其是新思想的進入後,這種現象尤為突出。

還真別以為這是五四運動後才改變的。

試想沒有前期的積累,哪來後麵的質變啊?

五四運動隻是文化變革中的一個重要標誌和節點,也就是所謂質變。

本質相同而表現形式各式各樣的教育改革,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上海作為急先鋒,更是繁花似錦,烈火烹油。即使有著政府各規章製度的約束,也存在各種不同的變革。

但是,各地甚至各校對於課程設置,都沒有統一的標準。某些時期某些院校還隻追求教授以及課程名聲是否響亮,這就有失偏頗了。

尤其抗戰爆發後,讀書與抗戰,求學與救國的問題更是引起了廣泛的討論與關注。

各種主張紛紛湧現,有些先鋒的就講要與時俱進,徹底廢止舊的培養新的,加速培養各類抗戰人才。

有些保守的則主張緩緩圖之,教育製度隻需修改即可。

直到1938年國民政府才出台文件,蔣老大的話:平時要當戰時看,戰時要當平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