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訶梨鬼母(八)(3 / 3)

陶弘景指了指附近的光禿禿的幾株老樹,搖了搖頭:“你看,這附近的樹都死掉了…樹皮被剝、幹枯而亡,這應當是村民們在饑無可耐的情況,剝食樹皮,以充饑用。”

“先吃樹葉、樹皮,繼而是腐根、是白泥,最後方圓幾十裏,一切能吃的都吃完了,就隻好吃人了。弱小無助的孩子自然是首先被吃掉的…..百姓不忍自食骨肉,便易子而食,若我想的沒錯,就在這黃土地之下,還有許多這這塊碎骨一樣的,被剁爛了的屍骨。”

陶弘景的臉上仍是麵無表情,隻是平眉順目之間,似有大悲苦聲。

“別說這個了。”盡管事實太過慘絕人寰,但蕭練必須承認,陶弘景的推測確實有理有據、沒有破綻。

“…我從未聽聞過此地三年前有過大旱、蝗災和水患….那饑荒又是從何而起?竟至於到了百姓易子相食的地步,蕭公子,不知道你對此有無印象。”

經陶弘景這麼一問,此時的蕭練在心寒和惡心之餘,不由得想起了三年前的一些往事。

“我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嗯?”

“說是天災,倒不如說是人禍。”蕭練眉頭深鎖:“六年前,那應該是泰始二年的事。當時的皇帝剛登基不久,又得位不正,引發了諸侯叛亂。皇帝遂派軍征討。戰事持久、又逢軍中糧餉緊缺,朝廷以及各路反王都縱容部下劫掠民財、糧食和青壯。田地荒蕪、生產凋敝....百姓流離失所,餓死者不計其數。

後來叛亂雖然平定,可朝廷的威信已是大不如初,中央羸弱不堪,偏偏天子又不思進取、奢侈無度。地方長官看穿了皇帝的小心思,故也陽奉陰違,報喜不報憂、享樂益甚而租調不減。至於民間災情,朝廷上下,無人願意擔責,此事也就被遮掩過去了。我亦未曾想到,災情竟是如此慘烈,到了易子相食的地步。”

這些事情,蕭練是從他的父親和伯父口中得知的,可當時並不能有所觸動,直到今天,他才對“人命如草芥”,“亂世人不如太平犬”這些俗語感受得如此深切。

陶弘景歎了一聲,他沒有問蕭練為何知道得如此詳細,隻是指著西北麵的某處山穀道:

“你還記得我們先前去過的那個山穀嗎?那裏陰氣極重,想來孩子們的亡魂,都集中在那處。小虎便是在那裏死去的,應當就是被那個婦人給殺害的。大人們哄騙孩子們去到穀中,而後消失不見,由鄰裏們殺而食之,這便是小孩“失蹤”的真相。於受難的孩童而言,那裏是喪命之所,於他們的父母而言,那裏卻是人肉集市。”

陶弘景目光如炬:

“既然事已查明,那麼那團怨念定是往山穀中去了。他現在是要去喚醒其餘亡童心中的怨恨,借此來使自己變得更強大、更邪惡。我們得抓緊時間趕過去,若是去得晚了、或許我也未必能夠降服這個小魔頭。”

沒等陶弘景說完,蕭練就已躍上了白鹿背上:“快上來!”

陶弘景飛身上前:“這個邪魔可是難纏得很,你不怕了嗎?”

“我以前覺得妖魔鬼怪是尤其可怕的東西,現在看來,不論什麼邪魔怨靈,歹念邪願,本源不過一個“心”字,比起人心,區區妖魔鬼怪又算得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