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瞞天過海(二)(1 / 2)

“你誌在天下那便誌在天下好了,可蕭衍隻不過是個凡人,對你又有何威脅....你又何必非得殺他不可?”

“對,他確實隻是個凡人,可他不是有你相助麼?”張庭雲冷笑一聲,跟著又開始咬牙切齒地盯著陶弘景。

“陶弘景,我本不欲與你為敵,可我真的想不明白,你為什麼拚死也要保住這個凡人...我自當上國師、操持國政之後,整頓吏治、削減稅賦,改善民生,福澤百姓。沒錯,可能在你們眼中,我是個十惡不做的魔頭,但你知不知道,國中有多少人因為我而免於饑餓和疾病!而蕭衍,他不過是個毛頭小子,不堪大用、毫無經世之才,我憑什麼不能取而代之?我殺一個蕭衍,卻是造福天下百姓,你們既是正道中人,就當為天下蒼生的福祉考慮!”

陶弘景聽著張庭雲的一言一語,又聯係起先前小桑曾和他提到過的正一教在民間施行的一些救濟百姓的善舉,心中再次生起一團疑雲:“為何張庭雲明明身為方外之人,卻如此精於政務...”

陶弘景心中疑惑歸疑惑,可決心卻是絲毫未見動搖:“張教主,我可從沒自詡過什麼正道中人。再者說了,蕭衍他眼下雖然仍有些懵懂無知,可日後未必便不能成為一個仁德的明君。而教主你眼下雖是在國中推行仁政,可魔障已在心中牢牢種下,嗜殺之欲隻會日漸深重,待你日後黃袍加身、大權在握,你還能有此初心麼?”

“不,陶弘景,你對我毫不了解...”張庭雲說到此處,聲音忽而變得沙啞低沉起來。

陶弘景聽著這個聲音隻覺有些陌生,陌生之後又覺隱隱約約之中有點熟悉,他還欲再問下去,張庭雲的攻勢已然緊隨而至。

陶弘景雖是漂浮在半空之中,底下那翻滾湧動的血河難以侵蝕其身。可張庭雲兩手一抬,自那滾滾血河之中,便頓時飛躥出來無數支以汙血凝鑄而成的箭矢,血箭密密麻麻地分布在陶弘景的四麵八方,就如蝗蟲一般,鋪天蓋地、不留絲毫縫隙。

陶弘景望著身前身後,頭頂腳下,盡是無窮無盡的血箭,他情知自己無處可躲,便反手一揮,於身下揮出一股勁風,勁風向著天上狂湧而去,就宛若一道風障一般,將陶弘景護在風眼之中。

任血箭如何接連射來,都無法突破這道風障。

陶弘景借著風障的掩護、轉守為攻,他迎著箭雨、乘著狂風,以摧枯拉朽之勢向著血河之中的張庭雲推進。

聲若洪鍾、勢如破竹,河麵之上頓時激起了千層巨浪;血色的浪花被狂風掀至空中,緊跟著又如瀑布一般訇然落下。

遠看過去,就如一隻翻江倒海的巨龍盤旋在河麵之上,這巨龍不僅是在河麵之上呼風喚雨,更是全身上下都環繞著耀眼奪目的雷暴。

風聲叱吒、雷霆激蕩,向著張庭雲齊齊迫近,將半江之水,盡皆卷入半空之中。

張庭雲望著眼前這道勢不可擋的龍卷風,倒也毫不退縮,迎著狂風衝了上去,他知道陶弘景恃著狂風護體,無懼自己的血箭,便決議進入風眼之中,與陶弘景一決高下!

而這股看似勢大無比的風障,也並未如其想象的那般牢不可破,張庭雲隻是輕輕蹬一蹬足,便穿破風壓,飛身躍入到風暴正中。

他初時尚未察覺其中蹊蹺,可待他深入風眼之中,這才猛然驚覺自己乃是中了陶弘景的誘敵之計,風眼之中,哪裏見得陶弘景的人影,隻有裹挾雷霆的疾風在他周遭肆虐不止。

陶弘景早在張庭雲飛身躍入的那一刹那,便從風眼之中悄然脫身,他當然知道僅憑這道龍卷風不可能將張庭雲擊敗,便故意誘使其進入風眼之中。

風眼之中雖是雲淡風輕,但周遭卻是對流強烈,更有雷暴轟鳴於其中。張庭雲進來容易,出去卻難,偏偏此時陶弘景又在外麵大施神通,接連揮出了數股颶風,颶風自四麵八方齊齊湧來,叫本就摧枯拉朽的風勢又更加猛烈了,張庭雲在裏麵幾度意圖衝出,都被層層環裹的風牆給擋了回來。

陶弘景望著被困在風眼之中的張庭雲,已經開始念起了雷火咒,天空之上也跟著開始出現了數團雷雲。

就在陶弘景決議以雷火咒將張庭雲轟成殘渣之際,忽而聽得底下傳來一陣騷動,陶弘景停止了念咒,往下細看過去,隻見是孫遊嶽、易青雲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