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晧然一個區區正四品順府丞根本不足為虛,現在主要是林晧然成為代理順府尹,能夠主理順府衙的一切事務,這才有資本跟他們徐府叫囂。
隻是劉畿一旦接任順府尹,任林晧然再能折騰,那亦隻要乖乖做那一個順府丞。
事情便是如此,爭鬥曆來都是相互廝殺。雖然林晧然成功將徐府拖下水,但徐府這邊同樣坐以待斃,卻是要給林晧然致命一擊。
僅是一日,順府尹黃仲達調任南京的聖旨下達,黃仲達提前卸任順府尹一職。
這宛如一顆重磅炸彈般,令到整個順府衙都變得人心惶惶,甚至有人已經悄然遠離林晧然。陳通判更是興奮得手舞足蹈,仿佛是過年一般。
雖然黃仲達被調任,林晧然能夠更加名正言順地主持順府衙的事務,但他升遷的聖旨並沒有伴隨而來,卻證明他跟順府尹的寶座算是無疑了。
一旦新的順府尹到任,屆時林晧然主政順府衙的時代便會劃上一個句號,到時改由新一任順府尹主持順府衙大事務。
隻是令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跟著以往消息滿飛不同,這一次新任順府尹的消息卻被捂得嚴嚴實實,至今都不知道花落誰家。
雖然有傳聞是通政司左通政陳伯旺,但消息剛剛傳出,便被他本人親口否認了。
隻是時間已經悄然到了三月最後一日,官員迎著了連續兩的休沐日。
京城的爭鬥還在底下醞釀著的時候,地方官員卻已經開啟了大地震。
隨著外察職評結果的出爐,地方官員的大調動便拉開了序幕。跟著以往一般,這種調動往往都是自下而上,先行免職再行任命。
動作最頻繁的,自然是知縣一職上。明朝有知縣約一千四百二十七名,而經過這一次外察的大洗牌,有逾百名知縣升遷或罷官。
這空缺出來的過百名知縣位置,除了給新科三甲進士準備外,還會分一些給苦熬資曆的舉人官。
跟著踏入官場便知縣起步的進士官不同,舉人官一般都要苦熬資曆,而知縣通常是他們仕途的終點。在這一批升遷的舉人官中,卻有一個叫海瑞的延平府南平縣教諭,由於政績突出又有剛直之名,故而被升任淳安知縣。
這個在當下看來,僅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舉人知縣官,但誰都不會想到,在幾年後,他會做出一件驚動地的大事件。
身處於京城之地的士子和百姓,仍然將關注點放在京城中,對地方官員的變遷曆來都不怎麼關注。
哪怕是浙直總督換了人,那亦就是換了個人而已,權力曆來都掌握在京中大佬的手裏,而這些督撫曆來都扮演著弟的角色。
正是如此,他們對新任順府尹的關心程度,已然超過地方的督撫,自然不會關於兩廣總督張臬因非軍旅之才而受彈劾。
不過很多事情並不由他們決定,他們頂多隻能做一個離得比較近的看客,真正的決定權始終在大明的權力中心——西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