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事發突然,但大家心裏都明白:大肚國王阿拉米哪怕膽子再大,亦不可能哪自己的性命來冒險,而今最大的嫌疑人無疑是李貴妃。畢竟百曆一旦遇刺身亡,那麼朱翊鈞便是皇位的不二之選。
正是如此,現在張太後拋出這個問題,矛頭顯然並不是傻裏傻氣的大肚國王,而是已經將矛頭指向了李貴妃。
“回稟太後,這個刺客是以大肚國王隨行人員的身份來到殿中,大肚國王便是最大的嫌疑人,咱們首先對他進行審訊。至於事實真相如何,則可交給刑部進行追查,方可知此事是受大肚國王指使還是另有他人策劃!”林晧然知道陳太後是急於掀出幕後真凶,但還是保持著冷靜地表明態度道。
英國公張溶心裏記恨林晧然,便是故意唱反調道:“林閣老,以你的聰明才智,當真以為大肚國王是主使不成,亦或者故意讓大肚國王作替罪羊?”
陳以勤等人發現英國公真的是勢利小人,在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後,如今卻是處處跟林晧然作對。
“英國公,我剛剛已經說得很清楚,一切以刑部調查結果為準!大肚國王此次縱不是幕後主使,但刺客是他攜至此,至少亦已經能算作同夥,誰都不可替他求情!”林晧然扭頭了一眼英國公,當即公然地表態道。
雖然他亦是看得出大肚國王並非主謀,堂堂的國王不可能將自己性命置之不顧謀害素不謀麵的大明皇帝,甚至根本不知情。
隻是在國家這個層麵,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道理和情麵可講,大肚國王將刺客帶到這裏亦已經不能算作無辜之人了。
正是如此,不管最後刑部查到什麼程度,能不能揪出幕後的李貴妃,大肚國王都需要承擔他將刺客帶到這裏險些讓皇上喪命的責任。
至於有人想要替大肚國王阿拉米求情,林晧然更是直接堵死這條路,阿拉米已經被他針在死刑架上。
英國公張溶看著自己的攻勢被化解,便是故意擠兌道:“林閣老,若是咱們大明因此事而斬殺大肚國王,那麼我們大明跟大肚國世世代代都是敵人,你可要想清楚其中的後果!”
咦?
陳以勤等人的眉頭微微蹙起,亦是不得不認真權衡利弊。
雖然他們是打心底瞧不起這個小小大肚國的國王,隻是他們大明處決大肚國王阿拉米還真是結下了世仇。
“犯我強明者,雖遠必誅!大肚國王今日之舉已觸犯我大明皇威,臣請發兵征討大肚王國,戰後將台灣收歸大明,在台灣設縣自治。”林晧然心裏早有打算當即向陳太後請命道。
這……
定國公徐文璧等人不由得瞪起眼睛,顯得十分震驚地扭頭望向林晧然。
原以為此次懲治大肚國王便已經駭人聽聞之舉,卻是沒有想到林晧然更加的強勢,竟然是要發兵將台灣島收歸大明。
這都多少年了?大明哪怕商議收複一個小小的河套都鬧出幾條人命,而今這位內閣次輔竟然將目光投向海外,卻是盯上了跟福建隔海相望的台灣島。
陳以勤聽到林晧然的這個看似瘋狂的決定,回想著昔日跟林晧然的種種交流,若有所悟地望向林晧然。
如果說,馬六甲是南洋和西洋連接的最重要通道,那麼福建和台灣島之間的海峽是東海和南洋的咽喉。
林晧然既然是想要大明成為海上的霸主,那麼借機將台灣島一舉收歸大明,亦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
正是如此,在所有人都為林晧然這個決定感到震驚或不理解的時候,他卻再度為林晧然總攬全局的能力所折服。
汪柏和朱衡等人都知道林晧然不是意氣用事的人,先是默默地交換了一個眼色,而後堅定地站出來表態道:“臣等附議!”
“征伐?”陳太後聽到林晧然是要發動戰爭,卻是習慣性地咽吐沫道。
英國公張溶同樣沒有想到林晧然如此瘋狂,但還是繼續唱反調道:“太後,林閣老此舉不妥!若中因今這等小事便發兵征伐,此舉不僅小題大做,更有失我大明禮儀之邦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