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食和的運營理念(2 / 3)

裴謙回複道:“好的,送到漢東大學這邊的摸魚網咖吧。”

因為是剛剛上線,所以“食·和”這個高端品牌還隻在摸魚外賣1號店,也就是美食實驗室供應。

要稍微試試水,看看大部分消費者的反饋,再決定是否要推廣到其他摸魚外賣。

因為“食·和”的菜譜跟常規的摸魚網咖餐品不同,配送方式也不同,如果要推廣開來,那就意味著每個摸魚外賣的廚師都要重新培訓、另備一些食材、大量采購食盒等送餐用品。

總之,就是又得花一大筆錢,芮雨晨不敢貿然推廣。

而裴謙的想法則恰恰相反,今先試吃一頓,如果覺得沒什麼盈利的可能,那就得抓緊時間推廣,普及到目前所有的摸魚外賣店麵中!

臨近中午,外賣哥到了。

跟其他的摸魚外賣哥穿著同樣的製服,隻不過背後不是背著那種保溫箱,而是手提著一個素雅、低調的食海

“裴總,您慢用。”

外賣哥將食盒放在裴總麵前,轉身離開。

在摸魚網咖吃摸魚外賣這件事情本身有一點點奇怪,畢竟摸魚網咖本身就供應摸魚外賣的所有餐品。

不過裴謙也並不會在意這個,簡單研究一下之後,就順利打開食盒,看到了裏麵的餐品。

這個食盒顯然是特別定製的,它的原理就是一個保溫飯盒,隻不過從外觀上並不是那種鋥光瓦亮的不鏽鋼,而是包上了一層特殊的親膚材質。

食盒的外觀,從顏色上乍一看有點像是傳統木質食盒,還點綴了一些傳統、古典的花紋,但摸上去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很舒服。

在食盒的定製方麵,顯然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不鏽鋼的保溫桶雖然保溫效果好,但外觀會給人一種廉價感,也沒辦法表達“食·和”這個品牌的理念;但如果用傳統的木質食盒,又根本沒辦法解決保溫的效果,無法保證用餐體驗。

所以,摸魚外賣就在這方麵做了綜合考量,功能上要保溫,外觀上要有區分度,造價還要盡可能控製住。

像這樣的一個食盒大規模定製的話,成本可以壓縮到二三十塊錢,但這個價格依舊比摸魚網咖原本用的瓷碗要高出十倍。

也就是,瓷碗搞丟了,摸魚外賣可以承擔這個損失,但食盒搞丟了,那就承擔不起了。

這玩意就像是共享單車一樣,如果丟了也不追責,那很多人肯定要藏起來私用了。

裴謙倒是不介意多丟幾個,但是係統肯定不會答應。

所以,“食·和”這個品牌的具體經營方式,在細節上肯定要跟摸魚網咖有所區別了。

裴謙打開食盒,裏麵有好幾層,可以分別抽出,擺在桌上。

食盒裏的餐品賣相不錯,看得出來並沒有被劇烈晃動過,顯然是對“食·和”的配送人員進行了更加嚴格的要求。

更高賭品牌自然要有更好的服務,同時也會有更高的附加值。

這裏麵的餐品有一份開胃菜和蜜餞拚盤、龍井蝦仁、上湯雙菜、素什錦炒飯、鬆茸山珍湯。

食盒中每一層的造型和功能各不相同,例如拚盤的這一層分成了扇形格,而帶湯的一層則有蓋子防止潑濺。

這些菜量都不大,所有加在一起就是普通的一人份,隻是花樣比較多,努力做到營養均衡。

這些餐品基本上都是明雲私廚播裏的,但是製作手法肯定不一樣。

“食·和”這邊不可能按照明雲私廚那個級別的菜譜去製作,不管是時間、投入還是價格方麵都不允許,隻能是選擇性地去掉一些耗時長、提升少的步驟,在保證口味超過一般餐品的同時,在綜合體驗和價格方麵做一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