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淪落到了需要拿救濟的地步,那麼拿到救濟不能找工作,沒有工作不能租房子,沒有房子你就什麼都做不了。一旦淪為無家可歸者就意味著社會性死亡,即使你身體健康手腳健全,也不可能回到以前的生活,隻能一輩子流浪街頭。”
“我對於這些數字很敏感,我不知道這是一種賦,還是一種生存本能。”
“也許窮饒人生,就是一連串的數字。”
“很多窮人會抱怨他們的父母。”
“但不論如何,我很感謝我的父親。”
“他沒有讓我成為這些人中的一員。”
“我的父親一直告訴我,我要向那些優秀的人學習,要改變窮人思維,要努力奮鬥,不要隨波逐流。”
“奮鬥,會改變自己的人生。”
“我對此深信不疑。”
與富人版的開頭不同,窮人版的開頭並不是一個具體的事件,而是很多個支離破碎的場景,用抽象的方式描繪出主角旁白中的那些畫麵。
緊接著,是主角幼年時的回憶。
“我出生後不久,我的母親不得不辭職做了全職太太,因為隻有她能照顧我。”
“直到我上了幼兒園之後這種現狀也沒有改變,因為幼兒園會在下午1點鍾放學,讓孩子一個人在家會觸犯保護兒童的法律。”
“所以,如果我母親的稅後工資不能為了滿足保護兒童法律而去找幼兒園或者補習班的話,不如不要去工作,反而會更省錢。”
“我的父親每要工作十幾個時,我很少能夠見到他。但他的付出是有意義的,他帶我離開了波爾金學,來到了一個更好一些的學區。”
“我們住在廉租房,這是一種幸運,因為隻有處於20收入區間才可以入住,你必須要比75%的人貧窮,同時還要比最低的20%有錢,這是個非常苛刻的數字。”
“興趣愛好?不,那是我承擔不起的數字。”
伴隨著主角的旁白,一幕幕鏡頭在畫麵上閃過。
在廉租房中,主角的母親一個人照料著嬰兒,忙的焦頭爛額,整個房間中亂成一團。
主角的公立學校也和富人版的私立學校有壤之別,不過更讓人感到詫異的是課後的娛樂活動。
在富人版中,玩家的娛樂活動是騎馬、射箭、學習音樂和繪畫,而在窮人版中,玩家的娛樂活動是在院子裏跑跑跳跳、騎自行車或者踢足球、打棒球。
雖然這些遊戲也做得很精細,但是跟富人版一比就變得索然無味。
何安想讓主角學習一些業餘愛好,而不是每在院子裏瘋跑,然而很快就發現自己手頭的資金捉襟見肘。
請老師上門教大提琴,價格是75刀每時;
父母帶孩子上遊泳課20刀每30分鍾,如果是專業一點的課程,是200刀每時。
體操課30分鍾,5~10個孩一起上,開場老師帶領熱身2分鍾,其餘時間都是父母陪孩子玩道具器械,每節課20刀。
甚至這些質量低劣、價格也不算便夷課程,需要提前2個月以上預訂。
對於何安來,窮人版和富人版相比,最突出的感覺就是枯燥。
因為沒錢,所以能選擇的選項就那麼幾種,不管是在院子裏亂跑還是騎自行車,都能明顯地意識到自己是在荒廢時間。
同樣的,窮人版的角色也都非常臉譜化,肥胖問題嚴重,同樣完全符合刻板印象。
童年時代之後就是青年時代,主角憑借努力學習進入高症貸款上大學。到了高中,活動變多了,可以參加合唱團和樂團,可以參加辯論會。
雖然窮人主角和富人主角差不多努力,但能夠獲得的資源卻有很大的差距。
能否考上大學會決定之後工作階段的遊戲內容。
如果沒有掌握專業技能,就隻能去做餐館服務生、清潔人員、老年看護或者超市理貨員等職業,甚至一周上七班、打兩份工也依舊會破產;
同事在打掃的時候意外扭傷,不敢叫救護車,甚至不敢回家休息,隻能一隻腳跪著繼續打掃,因為不能失去一的薪水,組長隻叫她“冷靜下來,靠工作撐過去”。
想要獲得低端服務業的工作就隻能在大城市找工作,但大城市的租金已經被富人拉高到了幾乎無法承受的水平,付不起月租更便夷公寓押金,就隻能去住高價日結的膠囊旅館,越住越窮,一旦生病或者進入旺季租金上漲,就有破產甚至睡大街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