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觀眾的來源五花八門。
魯曉平感覺有些不妙,因為這種情況意味著《使命與抉擇》的觀眾群體比較多元化。
如果觀眾群體比較單一,比如絕大多數都是路之遙粉絲的話,那麼電影的後勁可能會比較不足,畢竟鐵粉就這麼多,都看過之後如果無法破圈,那麼後續票房肯定會暴跌。
而觀眾群體多元化,就意味著這片子破圈的幾率會更大!
當然,關鍵還是得看電影本身的質量如何了。
很快,放映廳的燈光漸漸暗了下來。
大屏幕上,一大堆logo過後,電影正式開始,電影院內也快速地安靜了下來。
電影一開場,就是秦義在休眠倉中醒來,與AEEIS對話並成為新任指揮官的一幕。
對於玩過《海上堡壘》DLC的玩家們來說,這個開頭其實非常好理解,因為跟DLC的內容是連在一起的。
而對於那些沒玩過的觀眾來說,其實也不影響,因為開頭的這一幕穿插了一些秦義的記憶碎片,主要是之前在蟲巢中執行斬首行動、隊友們紛紛陣亡的畫麵。
雖然這些畫麵支離破碎而且很短暫,但也足以讓觀眾們了解到前情提要,不至於一臉懵逼。
而且,隨著電影劇情的進展,在一些關鍵節點,比如“擬真訓練”中執行任務的時候,還會再次穿插一些關於“斬首行動”的回憶,雖然時間不長,但足以保證整個故事的完整性。
而在秦義接手控製台、熟悉操作的同時,觀眾也與他一起看到了聯合艦隊初次遭遇蟲族的模擬影像,並借由AEEIS的講解了解到這個故事的大背景。
……
魯曉平往嘴裏塞了一把爆米花,大屏幕的光照在他的臉上,明暗的光線快速變化著,映照出他稍顯呆滯的表情。
他被電影酷炫的場景給驚呆了!
以往的國產科幻電影,經常是處處透著敷衍和不講究。比如人物的服飾,太空艙裏麵的陳設、電子設備等等,會很明顯地看出非常廉價和拚湊的痕跡,非常不走心。
這一方麵是因為經費問題,一方麵是因為能力問題,但更多的還是態度問題。
因為很多國產科幻電影的導演對這些細節並不足夠重視,他們隻是要一個“帶有科幻感覺”的布景就夠了,關注的重點全都在其他方麵,比如,如何按照資方的要求改劇本。
態度不夠,這些細節是不可能做好的。
但《使命與抉擇》卻完全不同。
這些細節上的差異甚至不用仔細看,稍微一掃,就能很明顯地感覺出來!
IMAX大屏把種種細節分毫不差地呈現在觀眾眼前,包括秦義穿的太空服、睡過的休眠倉、指揮官的操控台等等,看起來確實是未來科技的產物,而且有一種強烈的真實感!
當然,之所以能做到這種程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這電影的實景就隻有這一個。
就這麼些東西來回用,朱小策自然可以砸巨資,反複修改,反複設計,精益求精,做到最完美的境地。
但玩家們是不知道這一點的,他們在電影剛一開場就看到了一個真實感秒殺其他所有國產科幻電影的太空艙場景,裏麵的每一個東西都讓人印象深刻,這種震撼是其他題材的電影所無法比擬的,能夠讓觀眾們快速進入狀態!
而更酷炫的是秦義在使用操作台時,周圍艙壁上顯示的畫麵。
按照劇情設定,秦義坐下的瞬間,周圍的艙壁就會被全息影像技術覆蓋,他就像是置身於無盡的星空之中,從上下左右任何一個方向看過去,都仿佛看到了宇宙中的真實場景。
而且,秦義還可以使用操作台不斷更改視角,不管是移動、縮放還是跳轉,周圍的場景都會實時地發生變化。
傳統電影中,指揮者和戰場的實際畫麵是分開的,隻能通過切鏡頭的方式來展現,會有一些輕微的割裂感。
而在《使命與抉擇》中,指揮者的行為與戰場的實際畫麵是融合在一起的,秦義就像是幽靈一樣在無盡的星空中穿梭、指揮戰鬥,不僅讓整個畫麵更加流暢、連貫,也更富於視覺衝擊力。
實際上在拍攝的時候,周圍全都是綠幕,太空中那些激烈的戰鬥全都是特效製作的。
但畢竟在特效上投入了巨資,而且相比於用特效做人類,用特效做飛船會顯得更加真實,所以特效跟精致的布景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讓觀眾們仿佛真的置身其中!
對於科幻電影來說,最可怕的形容詞就是“假”。
一旦場景或者細節讓觀眾覺得假,那麼就算有再好的故事,觀眾們也都看不進去了。
而《使命與抉擇》不管是實景還是特效,都做到了極致的真實,所以在一開始就起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把所有的觀眾全都震住了!
魯曉平意識到情況有些不妙,原本淡然的表情已經變得僵硬。
反倒是《怒海戰艦》的負責人原本昏昏欲睡,看到這個開頭瞬間清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