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玄韻為何會有這種猜測,猜測院長是喜歡太子以及薑行這二饒呢?
是因為院長在提及這二饒時候,都是同樣的態度,沒有對對哪個的態度更加柔和一些。
當然也有可能是這兩人院長都不喜歡,不過這點的可能性卻不大,因為胡玄韻在之前遇到那位鏡月閣院長的時候,就曾無意之間看到自家院長看向那薑行的目光當中隱約夾雜著的情誼。
所以既然院長對待薑行有著那種情誼的話,那麼在她談及太子的時候,態度卻也是和談及薑行時相同,如此一來胡玄韻才會猜測,院長也是喜歡這二饒。
至於喜歡這兩位哪個多一些,這一點胡玄韻就不知道了。
然而,在當時,成竹雨甚至於上一任的鏡月書院院長出麵了,卻也沒能夠阻止那雙方之間的爭鬥。
因為在當時不管是薑行也好還是太子也罷,再把爭奪成竹雨的事情鬧到了整個廟堂皆知程度以後,事情的發展就已經不是他們兩個主使人可以控製的了。
在事情鬧到了廟堂上麵之後,就演變成為了儒家和法家之間的爭鬥。
而儒家和法家之間的爭鬥,根本就不是當時的薑行以及太子可以阻止的,甚至是上一任的皇帝,都沒能夠阻止的了。
隻能是在一旁著急看著廟堂上麵儒家派係和法家派係的勢力官員們互相爭鬥,甚至到最後越鬥越凶,直到出現了死饒情況。
如果一直都隻是嘴皮子上麵的爭鬥,倒也沒什麼,著急的人也沒幾個,可是死了人,那性質可就完全不同了。
儒法兩家的勢力徹底進入到了白熱化的爭鬥,鬥得那叫一個睜不開眼啊,狗腦子都快被打出來了,當然這是胡玄韻解讀的。
但是卻也足以表現出了,當時廟堂之上那儒法二家勢力之間的爭鬥,是何等的凶殘了。
可惜的就是當時成竹雨並沒能夠看清楚情勢局麵,再加上她出麵的也有些完了,所以在當時的成竹雨認為,隻要自己出麵阻止太子和薑行之間的爭鬥,就可以把局麵給控製住了。
所以當時成竹雨就出麵了,然而她偏偏又還做不出來決定該選擇誰,所以被情勢所逼,無奈之下就在廟堂之上當著上一任皇帝以及諸多大臣的麵前,發誓自己此生奉獻給鏡月書院,不在成親,孤老終生。
聽起來是不是有些太過於理所當然,這種發展就好像是個玩笑一般的呢?
然而,在當時的廟堂,以及局勢得發展,卻是逼得成竹雨不得不在廟堂之上發出這麼一種誓言,不得不用這個誓言來結束太子和薑行之間的爭鬥。
因為在當時除了成竹雨,太子以及薑行這三個人還沒有搞明白,局勢已經不受他們掌控的了。
但偏偏他們三個也都明白繼續這般爭鬥下去,也會發展的越發不可收拾起來。
所以成竹雨不得不立誓,但當時的她很是善良,心腸也很軟,不舍得傷害太子和薑行任何一人,唯獨隻能是傷害她自己,立誓終身不嫁,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鏡月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