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流觴初見(1 / 2)

我們從東華門入王宮,一下車,便有許多人朝林老圍了過來,皆是同行上朝的官員門。

其中一人道,“您老可算露麵了!”隨即皺眉附耳道,“不知您聽說了沒有?”

林老麵色沉靜,道,“我正是為此事而來。我不在這些時日,多虧你們,替大王分憂了。”

那人便歎氣,搖頭道,“這本是臣子分內之事。大王已經遣人往邊境與韓兵交涉,可惜尚未有什麼結果,總是去一個扣一個。”

“您說豈不蹊蹺?真不知這韓國的葫蘆裏,賣的什麼藥,攪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大王近來為這事,茶飯不思,我們做臣子的,也想為君分憂,奈何束手無策啊。”

他們攤手道。

“嗯,”林老邊走邊點頭,道,“長秋殿下如何看待此事?還是想出兵?”

便有人搶著回道,“殿下的性子您也知道,何曾怕過什麼,幸虧幾位大臣極力勸阻,才暫時作罷。所有人都知道,大王心中,是不想大動幹戈的。”

林老沉吟道,“好,我都知曉了。”

他轉身對我們道,“先委屈你們在流觴園等候片刻,待大王傳召時再入。”

流觴園緊挨著南熙殿,是趙王平日最愛去的休閑遊玩之所。

園子全然一派江南風韻,小巧風流,和園外迥然不同,獨享幽致。

一條娟靜清澈的小溪流從樓前穿過,十步一見的青石小凳,因剛下過一些雨,腳下的青苔微微起了些綠意,丘上的竹林是冬日裏獨有的淡黃色,一簇簇挺拔修長的身軀,一動不動,沒有言語,沒有悲喜,隻有代代相傳的立世的淡然。

不過,流觴園之魂也就在這一角落了,出了這小徑,便是司空見慣的亭台畫舫,並無十分特別之處。

隨便逛了一圈,便有侍者來傳召,請慕椋和蘇煜入殿。

我的身份是侍女,所以被攔了下來,不能同去。

慕椋指著蘇煜,安慰我道,“放心吧,有我們兩個,足夠應付了。”

蘇煜似笑非笑,道,“畫青姑娘,你隻安心參加今晚的宴會就是了。”

慕椋想了想,道,“你若實在不放心,我便每隔半個時辰打發人來,向你報備進展,如何?”

他又叮囑了我一句,道,“我交給你的東西一定要藏好了,倘有任何變故,還記得去找誰吧?”

早在入宮之前,慕椋便給了我一把匕首,從那刀鞘的紋路和圖案來看,便知道不是普通的匕首,果然,那是魏王室專用的,他告訴我,如果在宮裏他不在我的身邊,萬一遇上危險,我可以拿著這匕首去找一個人,隻要她看見這匕首,一定會想辦法將我平安送出宮去。

我很清楚,他之所以答應救清愁,不全是因為我,大部分還是替魏國著想,就像他親口對林老說的,大者為公,小者為私。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卻是處處以我為先。

我努力地點頭,目送他們離去。不知為什麼,就在他轉身的那一瞬間,我感覺自己回到了四年前。

像那樣的一去不回,我不能承受第二次了。

恍惚間聽到他們的談話。

“你府上還缺不缺侍女?”

“什麼?”

“......”

我往四周看了看,還是覺得方才那片竹林比較有趣,便隨意找了一處石凳坐了下來,獨自對著嘩嘩的流水,一邊等著慕椋的消息,一邊思考眼下的局勢。

忽然,我察覺到,這件事從頭到尾隻有一個人始終非常活躍地出現在大家的口中,並且以他深沉的城府,過人的膽識,以及無所畏懼的做派令人印象深刻,也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他是營救清愁唯一的阻礙,那就是君長秋。

再看看眼下的局勢,已不知不覺同時牽扯到了魏國,韓國,趙國,和義軍四方勢力,背後還有東秦在蠢蠢欲動。一旦義軍真的答應割讓城池,損失的不僅是義軍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還會牽製到魏國在南方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