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35(1 / 3)

還有人問,生在這樣的家庭,攤上這樣的父母,是孩子的錯嗎?有的人一生下來,他們的天空就是灰色的,無知雖富裕,可心靈在坐牢,這場悲劇,動手的是阮時秋和盧泓,但在通往悲劇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是幫凶,每個人都幫了他們一把,即便是那些袖手旁觀的人,也一樣。

這期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那是另外一家和蒲明妍打對台的媒體,知道顧瑤是阮時秋這些年來的心理谘詢師,也聽說兩人家裏是世交,便主動要求顧瑤接受一次采訪。

以前遇到這樣的情況,顧瑤一定不會答應,就算對方有本事拿到她的手機號,也會吃個閉門羹。

但這一次,顧瑤同意了。

她對采訪後續也有一些要求,並要求對方簽署一個保證協議,決不任意更改她的發言內容,也不能通過剪輯方式扭曲她的意思,她要的就是最直麵的隔空對話。

這家媒體一聽,倒是不損害他們的利益,反正顧瑤叫板的是蒲明妍,就算言論不合適,隻要不涉及國家層麵的東西,那也是顧瑤和蒲明妍的恩怨,他們是不用負責的。

誰知顧瑤接受采訪時,卻不像他們以為的那樣,正麵剛蒲明妍。

她先是提出了一個疑問,到底什麼才是“未成年人保護法”,在所有人都一頭霧水,不明白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什麼要聊的時候,轉而又道:“這幾個字聽上去是一個名詞,但實際上它是一個動詞,如果沒有人去實施,它就是一個擺設。”

“所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真正到了實際操作層麵,生活裏可以這樣舉例——假設我是未成年人,當我打傷了另一個人,我有這個法律保護,讓我判得輕一點,當我殺了一個人,我也有這個法律保護,令我免除死刑。前提就是,我犯了事,這個法律才發揮作用。那麼反過來呢?如果我被人傷害,甚至是被人殺死的時候,它會保護我,令我免除這些痛苦麼?不,首先我要自己學會反抗,要自救,甚至是以暴製暴,然後我才能享有它帶給我的保護。”

采訪的主持人很快就和顧瑤對話說:“顧老師,您這樣的見解是否太偏激呢,這種情況並不是所有人都會遇到的。”

顧瑤說:“的確,這個例子不能以偏概全,但它代表了大部分的生活裏發生過的案例。比如說,當一個未成年人受到了另一個未成年人的傷害,通常成年人們會怎麼處理呢?老師跟家長談話,家長和孩子談話,都隻是談,和和氣氣的談,他們會用成年人之間比較圓滑的方式來處理未成年人之間比較極端的情況。有些問題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解決,但有些問題這隻是隔靴搔癢。”

“未成年人保護法聽上去像是為了未成年人而設置的,可它的使用方式是有門檻的,有幾個未成年人會運用呢,真正使用他的還是成年人。未成年人遇到了棘手的情況,不會第一時間想到這套法律來保護自己,他們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上都是弱小的,他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成年人求助,如果這時候成年人懶得管,袖手旁觀,或者反過來指責這個未成年人不懂事,不聽話,或者一些成年人有心管,卻因為身份是陌生人而使不上力,管不著,那麼這個未成年人該怎麼辦?”

還有人問,生在這樣的家庭,攤上這樣的父母,是孩子的錯嗎?有的人一生下來,他們的天空就是灰色的,無知雖富裕,可心靈在坐牢,這場悲劇,動手的是阮時秋和盧泓,但在通往悲劇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是幫凶,每個人都幫了他們一把,即便是那些袖手旁觀的人,也一樣。

這期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那是另外一家和蒲明妍打對台的媒體,知道顧瑤是阮時秋這些年來的心理谘詢師,也聽說兩人家裏是世交,便主動要求顧瑤接受一次采訪。

以前遇到這樣的情況,顧瑤一定不會答應,就算對方有本事拿到她的手機號,也會吃個閉門羹。

但這一次,顧瑤同意了。

她對采訪後續也有一些要求,並要求對方簽署一個保證協議,決不任意更改她的發言內容,也不能通過剪輯方式扭曲她的意思,她要的就是最直麵的隔空對話。

這家媒體一聽,倒是不損害他們的利益,反正顧瑤叫板的是蒲明妍,就算言論不合適,隻要不涉及國家層麵的東西,那也是顧瑤和蒲明妍的恩怨,他們是不用負責的。

誰知顧瑤接受采訪時,卻不像他們以為的那樣,正麵剛蒲明妍。

她先是提出了一個疑問,到底什麼才是“未成年人保護法”,在所有人都一頭霧水,不明白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什麼要聊的時候,轉而又道:“這幾個字聽上去是一個名詞,但實際上它是一個動詞,如果沒有人去實施,它就是一個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