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妄、自大、懶惰,凡此種種,直至十二歲時才有所收斂。
‘太平道門’眾修士不禁嘖嘖稱奇,以為他大徹大悟;餘後專心修行,自可一日千裏。
春去秋來,歲月恍惚。
蕭凡曆經千辛萬苦,終於在一百零二歲時築基;彼時,與他同輩的弟子紛紛修煉至大圓滿,至少也是築基境界。
更有甚者結丹有成,踏上金丹大道。
嘲笑、戲謔、不屑等眼光從未曾他的身上離開,令其憤恨之餘,又有幾分煩躁。
以他的修行天賦,根本沒有資格修行宗門至高法典;即便強勢如太平子,也不得不為平息眾人不滿,而一再讓步。
因此,蕭凡隻能修行最低等的‘天掩術’,這還是掌教據理力爭的結果。
此術與‘太平道術’與‘輪回訣’並稱‘太平門三大奇術’;其中‘太平道術’乃是鎮宗之寶,輪回訣也有獨到之處,唯獨‘天掩術’仿佛湊數一般,平平無奇。
較之後者,‘天掩術’無論是修煉前景、還是法術威力都差之千裏;唯一的好處,便是修行速度極快。
憑借此術,蕭凡總算將修煉效率提升到與普通人相差不多的地步。
太平曆七千年整,太平子突破渡劫無望,大限已至;臨終前,將完整的‘太平道經’封印在蕭凡腦海,隨之還有修道一生的心得與感悟。
太平曆七千零一十年,太平道門哀鍾大作,響徹雲霄達三日之久,一代人傑太平子坐化於山洞。
他死後,‘太平子’道號被另一位渡劫修士傳承,因此恢複‘蕭逸’的本名。
如狼似虎的師叔師伯們,將‘蕭逸’遺留下來的資產全部瓜分,弟子們絲毫沒有繼承,盡是一副敢怒不敢言的樣子。
唯有蕭凡直言質詢,被一句‘修為尚淺,代為保管’輕飄飄地打發。
他含怒出手,卻被打成重傷,奄奄一息。
若非‘蕭逸’生前交好的幾名師伯攔阻,將他直接打死也不是沒有可能。
所謂人走茶涼,莫不如是。
‘蕭逸’死後不久,弟子們不時受到打壓,紛紛轉投他人另謀生路;不過幾年光景,門徒盡散。
唯有蕭凡一人以‘蕭氏遺徒’自居。
他被毫不留情地趕出‘蕭逸’昔日洞府,身上隻有一柄飛劍和一個朱紅色木盒。
飛劍自然是最普通、最不起眼的下品法器,即便白送都不會被別人接受的那種;木盒中,則是蕭逸的骨灰。
蕭凡就這麼淒淒涼涼地站在林間過道,目中惘然。
天邊有雲霞飛過,露出張思柔姿色不減當年的容顏。
她厭惡地瞪了蕭凡一眼,扭過頭與身旁男子有說有笑,並駕齊驅而去,神態極為親昵。
“為之奈何?”蕭凡喃喃自語,“師尊在天之靈,請指示徒兒如何行事?”
他眺望長空,久久不能回神;恍恍惚惚中,仿佛看到‘蕭逸’溫煦的笑臉。
太平曆七千零一十五年,蕭逸因‘天資低劣、修行懶惰、品行不端’被逐出太平門;廢去‘天掩術’,留下一身築基初期的法力。
空有法力,沒有法術,他隻能使用一些最基礎的五行法術自保,屬於築基期最底層的存在,隻比煉氣期修士稍強一些,但也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