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懷恩同郭鳳虜之間的恩怨,細究起來要追溯到十幾年前。
彼時郭鳳虜出生將門,少年得意,一門心思要建功立業,想著入選神策軍。他從家鄉遠赴長安,陰差陽錯之下因著誤會同於懷恩起了衝突。於懷恩雖然同郭鳳虜年歲相仿,卻長於宮內,是聖人身邊的紅人。事後他並未將郭鳳虜放在心上,但卻有人為著討好他,故意排擠郭鳳虜,導致郭鳳虜落選神策軍。
後來郭鳳虜輾轉來到安北,靠著一場場血戰拚出來,得到了老都護的賞識。那年聖人過壽,老都護帶著郭鳳虜前往長安祝壽。聖人見著郭鳳虜,一疊聲地誇他少年英武,心血來『潮』之際指著同樣年輕的於懷恩道:“這是神策軍的於統軍,不知郭統軍可敢與他一戰?”
聖人一句戲言,郭鳳虜同於懷恩又一次對上。兩人俱都武藝超凡,又都是少年成名,自是吸引了眾饒視線。老都護深知聖饒脾氣,指點著郭鳳虜隻能輸不能贏。郭鳳虜憋著氣輸給了於懷恩,新仇舊恨一起,著實鬱悶不已。他本以為自個夠委屈,誰知道壽宴結束,於懷恩竟是找上門來,徑直對他道:“我知郭統軍在之前的比試中留了手,想必郭統軍對輸給於某心下不服。先前為了聖人高興,郭統軍受了委屈。如今咱們再比一場,憑著真本事分個高下如何?”
於懷恩的委婉,郭鳳虜依然能聽出於懷恩話中的傲氣。顯然於懷恩覺得自個不需要郭鳳虜讓,也能打敗郭鳳虜。郭鳳虜氣的要死,二話不拔刀便衝上前。兩人一番纏鬥,結果郭鳳虜再次輸給了於懷恩。最可恨的是,當旁人問起輸贏,於懷恩隻委婉表示兩人戰了一個平手。郭鳳虜總不好見人就他兩次都輸給於懷恩,便這樣莫名其妙地承了情,每每想起更是憋屈不已。
事後他跟著老都護回了安北,幾年下來『性』子少了過去的年少氣盛,多了幾分沉穩,再想起於懷恩倒也沒了之前的不喜。他想著自個大概要一輩子留在安北了,和於懷恩日後八竿子打不著,“惦記”著一個陌生人實在沒什麼必要。然就在那年,回鶻突然大舉入侵,安北軍血戰幾日,終是被圍在了雲中城。郭鳳虜拚死突圍衝到晉陽求救,援軍正是於懷恩帶著的神策軍。
為了求著神策軍盡快出兵,郭鳳虜第一次在於懷恩麵前放低了身段。但讓他憤怒的是,於懷恩雖然答應出兵,卻並未立刻便前往安北救人,而是將重點放在了回鶻大帳所在。那一次唐軍大敗回鶻,代價卻是老都護血戰雲中城,最終力竭而死。見到老都護的屍體,郭鳳虜渾身是血地衝去找於懷恩,於懷恩沉默半晌,隻表示一切都要顧慮大局。兩人為著老都護的死再次起了衝突,然不知是否心有愧疚,於懷恩並沒怎麼還手。郭鳳虜第一次贏了於懷恩,卻完無喜意,隻有滿腔的憤恨。
這件事過去之後,郭鳳虜成為了安北都護,於懷恩回到長安,正式接掌十幾萬神策軍。兩人不老死不相往來,也幾乎沒了什麼交集。但世事難料,隨著近些年安北軍餉被克扣的厲害,郭鳳虜不得不幾次前往長安打點門路,為安北爭一些糧草。他在朝中沒什麼靠山,實在不得以,不得不找上於懷恩,希望於懷恩能在聖人麵前幫著提一提。
但讓郭鳳虜失望的是,於懷恩對安北眾饒死活漠不關心,反而暗示郭鳳虜離開安北,去安西或南詔都可。郭鳳虜大怒之下回了安北,自此將於懷恩恨到極致,隻要想起就要罵一句“於老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