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第八章想說的(1 / 1)

這章節裏出現了一篇短文《水性論》,這文的原文是本人在讀大學(大一第一學期)時參加市裏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征文比賽時寫的文章,記得當時還得了優秀獎,沒辦法,生在江蘇這個人才雲集的地方,優秀的人實在太多,我能在眾生裏冒出一些尖尖,已經算是哦米拖佛了。你也可以,是我運氣好,我並不會反駁,因為我的運氣一直不是很好,這樣我會很開心。

好的,廢話不多,以下是當時參賽時的原文:

標題:水破紅塵

大學裏有一個令我非常榮幸的同學,我這個同學的性情可謂是非同一般。多才多藝,對人生的理解也是獨具慧眼。

和同學是在一次書法展上認識的,由於擁有共同的書法愛好,後來就成為了好朋友。同學長的非常文靜清秀,毛筆字沉穩厚重。寫字時的狀態文靜雅致,然而身姿之態卻有靜欲趨動之勢,沒有多想,也許是個人的書寫風格。後來便認為他是屬於那種儒雅之士之類。

殊不知,有一日他竟約我去打籃球,我一愣,你這模樣文靜如水,豈能打得如此富有激情的籃球。況且我也不會打球。同學聽言抿嘴一笑:“對,做人就得像水一樣。因形而變,靜若止水,矯若成龍嘛。不會打球可以慢慢學啊!”。我半不情願的便去了球場。同學的表現著實讓我驚訝,籃球打的很帥,那敏捷的變向加速,上籃驟停後仰跳投等動作做的霸道帥氣,若是旁人,絕不相信他竟寫得一手堪稱書法家的好字。

後來細聊得知,他一直將水性作為人生的指路標。也是以水的理念去寫字、打球、生活。他水性溫和善變能通萬物,細則如流,動則濤濤江水,或清或明,書法也是這道理,矯若成龍,飄若成鳳。運球也如此,迅捷快速迂回變換。所以水通萬物。我問他為何年紀卻知如此深諳的道理,他也是別人授之以漁。

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難怪身姿具有靜動之態。

水是自然界最普通也是最常見的事物。日常生活的每時每刻都離不開水,然而就是普遍而平凡的水卻蘊含著人生的哲理:生命之源,情感之巔。

水的價值也是非同覷。因為水是因形而變,杯中之水就有杯子之形,山中之水就有山之靈氣,如澈如甘。江中之水又有孕育兩岸民眾的魄力。若是能通水性,生活便是如魚得水。因為既知水性,便知可動可靜之理。而有些人呢就愚癡執念,固本自封,不願接受任何與自己執念相悖的觀點,甚至受惑於某些信念:堅持自己的立場,總會有一會成功。語言本身富於力量,但是榆木耿直不知變通,就是難行一事。所以圓通納諫,不斷的修正執念,再次糧化成力量堅持下去才是正道。隻有這樣不斷的磨合相通,勿癡執念,方能行雲如水,找準方向,如此一般抽絲剝繭,精化目標才能真正實現自身價值。曾經朋友授我以漁,如今我向大家授之以漁。

如果有一可以有容納百川之度;瀟灑豁達之襟;一瀉千裏之輕妙;川流不息之氣魄之時便可徹通水性。那時,自身的價值豈能是語言可以述的!難怪老子也:“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