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蕭府 求推薦,求收藏(1 / 3)

蘇州城,城北一處莊園外,一架馬車在幾名高手的護衛下,在大門前停下。

但見大門的門匾上,清晰地題著“蕭府”二字。

這莊園很大,四周隻有這麼一戶人家。

門前是蘇州河,一座平坦的石橋,連接河流兩岸。

這蘇州河本是當地人的稱呼,原本叫作吳淞江,古稱鬆江或吳江,是太湖出水入海的主要通道,蘇州河隻是其中一段。

由於海岸灘塗淤積,至本朝,河寬已不足三百尺,加之帝國初年,洪水泛濫,經過分流與治理,河麵變得更為狹窄。

周圍幾名護衛,查探過後,並未發覺異常,這才下得馬來。

這時,從馬車上,走下來一位中年男子,在管家的攙扶下,下得車駕,邁步走入府邸。

隨行的護衛,這才牽著馬,去往後門。

穿過兩道門,走過幾處院落,沿著湖邊的小徑,繞到後院。

來到客廳,一位貴夫人,已在門口等候,他走入廳堂,脫去鬥篷。

夫人走上前,給男人摘掉披風,而後吩咐丫頭們伺候著男人洗漱,端茶倒水。

那男人正是蕭老爺,搬至蘇州府已經有一年多的光景。

前些日子,他出門辦事。見他提前歸來,夫人問他:“怎麼這麼快回來了?”

蕭老爺淡淡地回道:“拜會了幾位故人,不宜久留。”

夫人關切地說道:“老爺別怪我多嘴,有些事情,我們還是少管為好,妾身總是提心吊膽的。搬來蘇州府一年有餘,反倒覺得還是在家鄉安穩一些。”

蕭老爺起身,命仆人們都退下。

他站在夫人身邊,拉起夫人的手,低聲說道:“夫人放心,老爺我自有應對之策。我們蕭家,自太公跟隨太祖打天下起,無時無刻不謹小慎微。所謂伴君如伴虎,蕭家之所以還能挺到如今,就是因為進退有度。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如今,時局變化多端,稍有不慎,將萬劫不複。老爺我複出,情非得已。”

說到此,他拉著夫人,走入屏風後麵。

兩人在桌旁坐下,蕭老爺壓低聲音,接著說道:“夫人有所不知,若不是朝中有人說情,我們蕭家,前幾年就要被滿門抄斬。如今聖上,大有太祖遺風,我們蕭家若要躲過此難,老爺我隻能在這刀尖上再走一回。之所以不與你說,就是怕你們擔心。”

夫人起身,低下身子,抱著老爺的腿,小聲地哭起來:“老爺,妾身跟著你,從未怕過什麼,隻是擔心孩子們的安危。”

老爺拍著夫人的胳膊,感慨道:“夫人莫怕,有為夫在,定要為我們蕭家盡力一搏。”

夫人一邊啜泣,一邊囔囔著:“老爺,等事情妥當,我們還是回家,過安穩的日子。妾身不稀罕富貴,隻求一家人平安無事。”

夫人擦掉眼淚,整理一番,拉開房門,命人為老爺準備飯食。

小翠跑到小姐閨房,急急忙忙地告訴小姐,說老爺已回府。

香兒趕緊把手中的針線活兒,藏到櫃子裏。坐到書桌前,拿起書來。

過了好一會兒,也沒見父親過來,她反而責怪起小翠。

這一年多,呆在家中,實在無趣。香兒跟著家裏的傭人,學做針線活兒。自己也試著,做起刺繡。

起初不熟練,經常紮到手指,反而嚇到傭人。

怎奈這香兒毅力十足,一年下來,刺繡做得有模有樣。